{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德化:發揮老區資源優勢 實現“百姓富 生態美”
http://976uc.com?2019-08-02 02:25:55 許文龍 來源:泉州文明網

核心提示

德化縣是福建省老區縣之一,2013年7月中央黨史研究室將德化認定為視同中央蘇區縣。全縣共有老區鄉鎮13個,214個村(社區)中有143個是老區村(社區),老區人口22.1萬,約占全縣總人口的65%。過去,由于地處深山,交通不便,當地經濟發展一度十分緩慢。2011年至今,省、市老區辦共對德化縣補助1501萬元。近年來,德化積極探索符合本縣老區鄉村實際的發展策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加大對老區村的扶持力度,落實造血與輸血、扶貧與扶智、自力更生與借助外力相結合扶建措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走出一條老區鄉村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科學跨越發展道路。

深化農村產業融合

推動老區經濟發展

英山村是革命老區村,是德化龍潯鎮的糧食生產基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淮山種植歷史。走進英山村,滿眼春意盎然,在集中連片的淮山種植示范基地,一排排支架豎立在田間,等待著淮山藤順桿而上。2010年,英山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李福龍,創辦了英山珍貴淮山合作社,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在英山集中連片種植淮山200畝。自此,英山跳出傳統的種植經營模式,推進淮山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同時以種植園為依托,推進農旅融合,大力發展觀光農業。目前,英山淮山種植面積已達2000多畝,其示范效應也逐漸顯現,輻射帶動全縣其他鎮村種植淮山10000多畝,產量1.3萬噸以上,總產值1億多元,通過淮山產業增加第三產業收入400多萬元,解決周邊貧困戶就業。

在潯中鎮石山村,一座座溫室大棚次第排開,格外引人注目。走進大棚,撩開塑料保溫膜,只見數排菌棒有序地碼在架子上,不少香菇撐著“小傘”,一朵接著一朵,相依相偎。石山村是革命老區村,省道206線穿村而過,為縣城通往德化西部的必經之地,便利的交通和豐富的土地資源賦予它極大的潛力,該村的香菇種植業就是在此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如今的石山村香菇種植面積達23畝,年產量約45萬斤,年產值100多萬元,香菇產業成了石山村的龍頭經濟產業。

產業發展是老區振興的根基。近年來,德化不斷深化農村產業融合,像英山淮山、石山香菇這樣積極推進“農業+工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例子還有很多。該縣堅持以工業化的理念發展農業,加強與福建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引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先進技術,提升農產品加工精深度。同時,積極引進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推進淮山、茶油、生姜、黃花菜、棘胸蛙等本地農產品深加工,以產業促致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多年來,德化找準特色優勢,做優特色農業,不斷扶持發展“一村一品”,讓特色農業成為村民的致富產業。此外,德化還大力扶持發展“三黑三黃三寶”(“三黑”指黑雞、黑羊、黑兔;“三黃”指黃花菜、德化梨、茶油;“三寶”指鐵皮石斛、黃花遠志、金線蓮)等特色農業,組織科技下鄉,做好科技培訓,提高農業產業的科技含量;立足各村優勢,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培育競爭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鼓勵企業發展面向老區的連鎖經營。

開發紅色文旅資源

村民收入逐年提高

昆坂村位于德化水口鎮石牛山麓,是抗戰時期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所在地,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村。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機關由永泰青溪轉移到昆坂村的坂里自然村,這里一度成為中共福建省委領導抗日反頑斗爭的指揮中心。昔日,這個老區村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經濟十分落后。如今,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昆坂村華麗嬗變,利用村里的“紅色”資源,主動融入石牛山核心旅游區建設,村民收入逐年提高,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隨著紅色旅游的開發,到昆坂村參觀旅游的人越來越多,不但當地的毛竹越來越值錢,土雞、土鴨、竹筍、香菇等土特產也非常暢銷,有的村民還開辦了農家樂,許多村民因此脫貧致富。“到去年為止,我們村15戶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昆坂村黨支部書記陳忠華介紹說,村里戶籍人口約1000人,以前村民大都靠種水稻為生,生活比較拮據,在福建省委舊址重建后,交通得到大大改善,加上各級各部門的扶貧支持,村民的日子慢慢好了起來。“除了發展紅色旅游,我們還爭取到扶貧資金用于投資光伏發電,增加村財收入。”陳忠華說,光伏發電項目一年可增加村財收入10余萬元。

同樣位于石牛山麓的革命老區村梨坑村四面群山環繞,山峰秀麗,形態各異。青石板鋪就的山路,聳入云霄的梯田,純木構吊腳樓、騎樓倚欄,依山坡而建、高低錯落的木構灰泥瓦大厝,整個村落顯得靜謐安詳。1943年5月,地下黨員毛票(新中國成立后首任德化縣縣長)以打鐵為掩護來到梨坑一帶組織人民進行革命斗爭,后來省委機關轉移至坂里牛寮溝,毛票就在梨坑村組織地下游擊隊。

秀麗的風景和革命紅色元素,讓梨坑村成為“遠離城市的喧囂,到深山村落‘洗肺’”和“感受紅色文化教育”的好去處,慕名而來觀光旅游的游客越來越多。梨坑村從封閉的山區零收入村躍升為“萬元戶”。“現在村里每年有6萬多元收入,留守村里的四十幾人,通過經營民宿和農家樂,平均每戶每年有2萬多元純收入。”梨坑村黨支部書記黃玉譽說。

近年來,德化立足本地紅色旅游資源豐富的優勢,充分發揮旅游作為促進地方經濟的“火車頭”作用,把紅色旅游作為旅游產業的一大特色來培育發展。一方面,注重挖掘和保護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認真開展革命遺址普查、修建工作,全縣現有革命紀念館、陳列室4處,烈士陵園1處,烈士墓39座,革命活動場所舊址39處,故居4座,重要遺址、遺物、遺跡6處(件)。另一方面,注重將“紅色”與“綠色”相融合,著力打造陶瓷文化—綠色生態—紅色旅游精品路線,其中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坂里省委舊址,每年接待游客10多萬人次。(泉州晚報記者 許文龍 通訊員 施珍妮 許偉華)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