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文明風首頁 > 我評議身邊好人 > 活動動態
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福建省推薦候選人公示
http://976uc.com?2022-08-01 08:00:00 來源:省委文明辦 責任編輯:蘭楚文

根據中國文明網《關于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的通知》有關要求,現將我省擬推薦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名單及事跡進行公示。在此期間,歡迎群眾來電、來信,向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反映情況。

公示時間:2022年8月1日至8月5日(5個工作日)

聯系電話:0591-87891973

來電時間:公示期間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來信投遞:省委文明辦綜合處(福州市晉安區六一北路233號新聞大廈311室),郵政編碼350013

省委文明辦

2022年8月1日

助人為樂

生命定格在抗疫一線的志愿者 

林方桂,男,1975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寧德市蕉城區環衛處合同工、城南鎮蚶岐村第六小組組長,更是防疫一線熱心的黨員志愿者。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蚶岐村的一名黨員志愿者,林方桂第一時間主動請纓,每天在完成環衛工作后,堅持奮戰在抗疫一線。由于在服務中總是面帶笑容,大伙兒稱他為“笑臉叔”。4月25日晚,在結束了一天的志愿者服務后,他突發腦溢血被送往醫院搶救。最終,他留下了70多歲偏癱的父親,及體弱多病的母親,將生命永遠定格在47歲。

疫情防控沖鋒在前

疫情發生后,為切實保障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林方桂第一時間主動請纓,被安排在蚶岐村岐頭鼻村開展志愿服務。

岐頭鼻村地處車里灣項目基地,外來務工人員眾多。林方桂擔心外來務工人員要一早去上班而沒辦法進行核酸,他就每天凌晨3點起床,在完成本職環衛工作后,6點再急匆匆趕往岐頭鼻核酸采樣點協助采樣工作。他一邊對外來人員進行耐心勸說,平息和疏導他們情緒,一邊還要變著法子安撫那些因不愿做核酸而哭泣、吵鬧的孩子,用他憨憨的笑臉與標志性“耶”的手勢逗孩子們開心。雖然戴著口罩看不清他的表情,但笑意卻從林方桂眼角的魚尾紋“溢出”,和藹可親的性格收獲了大家的支持。

中午12點核酸工作結束,稍作休息后,林方桂就前往岐頭鼻防疫勸導點執勤,對入村人員進行健康碼檢查、體溫測量、信息登記、政策宣傳等,將防控措施落實到位、執行到細。

而對于居家隔離的外來務工人員,林方桂顯得更加上心。每天的盒飯一到,他都是跑著去送。看在眼里的村黨支部書記陳澤和問他,他就回答道:“這些外來務工人員隔離在家實屬不易,必須保證他們能吃上熱菜熱飯。”送完盒飯后,林方桂還要在微信上詢問他們,是否能吃得慣寧德的飯菜,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

服務群眾奉獻在前

“他就像我的兒子一樣。三年前,我兒子因病去世,他就常常來家里幫我買菜、送藥。他和我說,有需要什么就盡管說……”蚶岐村82歲村民林軟軟話還沒說完,已老淚縱橫。

林方桂是村里出了名的“熱心腸”。村里婚喪嫁娶之事,他都樂意幫忙;遇到危房需要重建的村民,他無償幫助搬磚、扛沙、拌水泥,一人包攬重活;老人突發疾病,他就驅車送往就醫,并為其墊付醫療費用……對村里人熱情周到,對外來務工人員他也不例外。從幫忙打聽租房信息,到房屋水電問題等,林方桂都會盡心盡力幫忙解決。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笑臉叔”。村里項目安征遷、人口普查、房屋登記等,林方桂不辭辛苦,挨家挨戶登記。在項目土地征收過程中,盡己所能在項目建設指揮部與群眾之間發揮橋梁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林方桂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守護群眾安全。心之所銘,便是長存。林方桂永遠留在了春天里,只帶走了“戰友”們不舍的淚水與深情的追憶。

(寧德市委文明辦 李瑩 供稿)

援藏老師堅持四年幫扶貧困生

黃偉平,廈門一中高級教師,2017年7月響應學校號召,克服嚴重白癜風,遠赴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支教,先后任福建援藏教師副隊長,昌都市第三高級中學(三高)教務副主任、副校長等。他熱心公益,為受援校和貧困生做了許多好事實事。他的愛心行動已持續4年多。曾獲廈門市教育系統“進社區進家庭”先進個人、2016-2019廈門市優秀教師、2019年7月被昌都市委、市政府授予“優秀援藏干部人才”。

素履以往,以涓滴細流匯聚大愛

在藏期間,他想方設法為貧困生謀福利。他曾先后資助拉珍、羅松、次仁、斯朗、澤仁、措姆、卓瑪等貧困生。他聯系初中同學潘慎,資助孤兒曲珍;為貧困生購買圍裙圍巾;聯系校友王燁婷為班級捐書;聯系廈門一中老師梁宏和馬冰潔開展班級義賣籌集近1000元購買圖書。他多次購買襪子、手套、牛奶、毛毯、文具等物品給貧困生。他牽線搭橋,募集各類物資,先后6次開展“愛在西藏,薪火相傳”愛心活動,為貧困生發放1000多件新衣物和數百冊書籍。他先后幫助三高學生解決了蓋被子、喝熱水、晾衣服等困難(宿舍晾衣架過高,他主動聯系大學同學,購買900根晾衣竿)。他募集5萬多元為學生宿舍購買8臺開水器和4臺凈水器。他通過廈門致公黨聯系愛心企業美亞某某公司為三高捐贈2臺筆記本電腦。聯系愛心企業森某公司捐贈2臺高原開水器,有效防范包蟲病傳播。《廈視新聞》和《廈門晚報》曾報道此事。2018年10月央視《經濟半小時》以《高原上的沸騰之水》為題報道并采訪他。

眾擎易舉,用螢燭微光點亮希望

返廈之后,他依然牽掛西藏學校發展,心系貧困生。他定期資助拉姆、卓瑪等多位品學兼優貧困生;他聯系賴洪徳律師、林永龍主編等,資助8位貧困生每人每月100元(其中賴律師已堅持4年,他則每月負責雙方的聯系和反饋);他聯系“同心慈善會”幫貧困生實現“微心愿”;通過廈門民盟聯系企業為學生捐教材,并在2020年寒假疫情期間為高三部分學子開網課。在藏時,向廈門一中師生倡議募得愛心款3萬元,用這筆錢購買價值2.2萬元的“好某某閱卷系統”,使三高老師進入網上閱卷時代,并用余款設立“廈一薪火”獎學金,資助8位貧困生。2020年6月,昌都市“藏東教育”曾以《薪火相傳,情暖雪域》為題進行報道。

援藏至今,他的愛心活動已堅持4年多。由他牽線搭橋捐贈的各類愛心物資和善款,折算累計超過20萬元。2018年8月,《福建日報》以《我和高原有個約定——一位援藏教師的支教印記》為題報道他的援藏工作。2018年12月,西藏自治區政協主席帶隊回訪福建,他有幸代表援藏教師發言。

(廈門市委文明辦 陳秀娟 供稿)

稀有血型持有者若有召必獻血

葛貝賀,男,1991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中信銀行福州分行一名普通員工。當他在2015年3月參加獻血活動,知道自己是“熊貓血”后,就應招成為了一名隨叫隨到的獻血志愿者。6年多的時間里,往往都是一個電話,他就會立即放下工作前去獻血,甚至現場臨時追加獻血量也毫不猶豫,累計獻血2400cc。與此同時,他還積極參加單位組織的各項志愿服務活動,用愛心溫暖社會。曾入選福州市好人榜。

若有需召必應

RH陰性血型是極為稀有的血型,全國超過99%的人都為陽性,而RH陰性AB型則是稀有血型中的稀有血型。葛貝賀同志在查詢到這些信息后,深知自己責任重大,他保持自己身體健康,生怕因為指標超標無法獻血。

2015年至今,往往都是一個電話,葛貝賀就會立即放下手上的工作,前往血液中心獻血,結束之后再返回單位繼續上班,在這幾年的時間里,他先后5次接受招募,共捐獻4次全血和1次成分血(血小板),合計單位2400cc。其中最近的2021年7月23日,他接到招募,前往血液中心,在分離血小板的過程中,中心的醫生表示該患者血小板數值僅剩5(正常人的標準在100-300),隨時都有內臟大出血的可能,醫生詢問他,是否愿意多現1個單位的血小板時,葛貝賀同志毫不猶豫就答應了,他說:“只要能幫得上忙,能救上人,我可以!”

葛貝賀同志表示:“自己的血型雖然稀有,但自己更是一名共產黨員,如果有人需要,我都會毫不猶豫第一時間聽聲而出。每當收到自己的血液合格,即將被使用的時候,都會松一口氣,覺得自己算是幫上忙了。”簡單的話語,卻飽含著心系群眾、無私奉獻的社會責任和擔當。葛貝賀同志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黨員精神,積極投身獻血志愿活動,奉獻自己的熱血,共同守護彼此生命。

堅持志愿服務不停步

葛貝賀先后參加了中信銀行福州分行組織的多項志愿者活動。為助力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先后4次參加“文明交通勸導志愿活動”,以實際行動倡導文明出行,營造安全、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環境。在近期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時,中信銀行福州分行組織全體員工開展核酸檢測,葛貝賀同志“疫”無反顧參加了全部3次核酸檢測現場志愿活動。為加強公眾金融知識宣傳教育,提升社會公眾金融素養,有效防范金融風險,營造清朗金融網絡環境,葛貝賀同志多次參加分行組織的金融知識進萬家活動,前往偏遠鄉村,針對村民的防范意識普遍不高、稍不留意就可能掉入詐騙陷阱的情況,他通過自身豐富的一線工作經驗,結合真實案例講解防范非法集資、防范電信詐騙、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金融知識。

(福州市委文明辦 葉潔 供稿)

鄉村醫生傾情守護“孤島”村民

肖錦璋,男,1972年1月出生,泉州市泉港區南埔鎮惠嶼村衛生所醫師。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肖錦璋的父親肖順真作為村里唯一的“赤腳醫生”,年事已高,已無法承擔高負荷工作,又遇村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異常嚴峻時刻,肖錦璋得知這一情況后,決定關掉泉港區后龍鎮棲霞社區的診所,放棄豐厚的收入,回到生于斯長于斯的島嶼接力成為“孤島”鄉醫,守護村民們的健康。曾獲評福建省“最美醫師”稱號。


“老人島”上的生命守護者

2003年以前,惠嶼村既未通水也未通電,且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船是惠嶼島與外界聯系的唯一交通工具。島上的年輕人和小孩多在外工作、讀書,常住人口只有200多人,島上生育率連續11年“零增長”,一度成為真正的“老人島”。肖錦璋出生在惠嶼島,從小在島上長大。父親是村里唯一的“赤腳醫生”,打從記事起,他就親眼目睹了村民有病常常硬扛著,小病拖成大病,這讓他從小在心中種下了一顆學醫救人的種子,并且在父親的影響下,肖錦璋也走上了從醫之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肖錦璋知道他必須扛起守護島上村民健康責任,他毅然決然關掉棲霞原有的診所,回到村里傳承父親的志愿,守護起村民們的健康。肖錦璋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凌晨3點一人對惠嶼村相關采集區域做消殺,平日也組織了人員對全村村巷小道進行消殺。天氣炎熱的時候,他每次都給排隊等待核酸檢測的村民煮板藍根,防止村民中暑;疫情過后,他挨家挨戶去分發宣傳手冊,講解防疫衛生知識,引導村民做好預防工作。

一醫守一島,一箱伴一醫

2021年7月一個的夜晚,“鈴鈴鈴…”刺耳的鈴聲打破了這個平靜的夜晚。林天(化名)家人打來電話,說家里老人突發高燒不退,情況緊急。肖錦璋二話不說提起藥箱就往老人家趕去,后來經過詢問,才知道老人感冒了很多天硬撐著拖成肺炎引起高燒,島上醫療條件有限,他給老人用藥后做了物理降溫,并且向村里申請調用客渡船連夜送老人上醫院。這種事情在惠嶼村時常發生,經常深更半夜有孩子發燒,他都是毫不猶豫地提起藥箱跑去打針喂藥,哪家的老人生病行動不方便,他就帶著藥箱到家中診療。只要病人有需要,他24小時“隨叫隨到”。

醫者仁心,為“家人”建檔

肖錦璋來到海島后,細化了檔案資料,詳細記錄了每位居民的身體情況,特別是村民的一些慢性病。剛開始很多村民都直接自購藥物,這讓他很是苦惱,沒化驗單沒醫囑,不符合拿藥規定,但是村民跟他解釋“我吃這個藥已經十幾年了,現在不讓我買藥,我就得去外面買,來回一趟需要花費很多錢。”于是,肖錦璋下定決心摸清全村患者情況,花了整整2個月時間走訪村民收集病例,仔細記錄每位患者的疾病史、用藥史、藥物過敏史,對于病情不明了的直接帶去醫院做檢查。之后他建立了22個健康檔案,是全鎮首個擁有最完整健康檔案的衛生所。

肖錦璋漸漸領悟到父親堅守的背后那份樂于簡單和甘于寂寞的滿足,那是因為有一股無聲的力量在支撐著他。那份力量,是熟悉的鄉音和濃濃的鄉情,也是島民不言的依賴和父親自覺扛起的責任。

(泉州市委文明辦 陳曉晴 供稿)

見義勇為

退役軍人牢記使命捍衛人民生命安全

趙智春,男,1985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泉州市永春縣玉斗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職工。趙智春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人民危難時刻,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守護人民安全。曾勇斗持槍歹徒、路遇車禍救人,2020年6月化身“蜘蛛人”,又一次救下一名幼兒,用實際行動彰顯了軍人的英雄氣概和使命擔當。曾獲福建省公安廳記“一等功”、團省委“五四青年獎章”、泉州市“最美家鄉人”、泉州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軍人家庭,鑄就不朽軍魂

趙智春的父親是一位軍人,在趙智春懂事后,父親總是以軍人的標準來要求他:要有軍人雷厲風行的作風,要有細致嚴謹的態度,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位父親,趙智春對于軍人,總深懷深厚的情結,從小在心中埋下了立志參軍的種子。2002年,趙智春積極響應祖國號召,毅然選擇參軍入伍,實現自己的從軍夢走進軍營。軍隊的熔爐造就了他過硬的軍隊素質、優良的工作作風,更是培育了他英勇堅韌、不畏艱難、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群眾有危險,軍人就得沖在首位

趙智春說:“人民群眾有危險,作為軍人就是得沖在首位。”2013年8月14日下午,一名男子在一輛開往莆田市區的公交車上突然拿出一把手槍(事后證實是假槍)威脅乘客交錢,時為莆田華林特勤消防中隊消防戰士的趙智春在聽到呼救聲后,不顧個人安危,毫不猶豫一個箭步沖上車,一把奪下劫匪手里的槍扔出車外并與劫匪進行搏斗,在隊友們的配合下將劫匪制服。趙智春的母親通過新聞報道知道此事,責備了兒子一番,趙智春告訴母親,他是一名軍人,這是軍人的職責,就算是真槍,他也會毅然沖上去,否則歹徒駕車逃跑,危險性更大。

脫下的是軍裝,忘不掉的是軍魂

2015年趙智春轉業到玉斗鎮人民政府工作,一朝戎軍在身,永遠心系人民,退役后趙智春依然保持軍人的優良作風。2016年9月2日,因工作安排,趙智春前往永春縣人武部送材料,在途中遇見車禍,趙智春馬上下車,聯合周圍的3名群眾合力救出傷者,并抬到路旁空曠的草地上,等120急救車趕到現場后,立即把傷者送往醫院搶救。因施救及時,傷者轉危為安。群眾贊揚趙智春的義舉,他只是淡淡地說:“任何時候,只要遇見能為社會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我都應毫不猶豫地去做。”

2020年6月16日下午,玉斗鎮玉美村一名家住二樓的5歲幼兒將自己反鎖在家中,女孩爬上窗戶并跨坐在窗戶邊,號啕大哭,要找媽媽。而窗戶外未安裝防護欄,女孩半個身子已在未安裝防護欄窗戶上,家人心急如焚。事發時,在附近開會的趙智春聽到孩子的哭聲,趕來了解情況。得知孩子反鎖在屋內,他毫不猶豫地跑上3樓,系上安全繩,像“蜘蛛人”一般,在2名村干部的保護下,通過3樓窗戶緩慢下降至2樓,將小女孩抱進屋內,并打開房門。趙智春說,他在消防救援隊伍的10多年時間里,出警上千次。雖然已經轉業,但本領還在,救人的職責一直牢記在心。

(泉州市委文明辦 陳曉晴 供稿)

河道專管員勇擔當 做群眾“守護神”

鄭松海,男,1964年出生,漳州市薌城區西橋街道河道專管員,主要負責日常的巡河和打撈河道漂浮物等工作任務。現已當上爺爺的他,善良熱心、樂觀開朗,憑借從小在九龍江邊長大,熟悉水況、水性好和救援經驗豐富的優勢,常年守護九龍江畔,把見義勇為看成“舉手之勞”。

寒冷冬日 勇救落水女子

2021年10月19日,漳州市薌城區南山橋上發生一起落水事件,當時鄭松海正好在中山橋附近巡查,聽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配合民警展開救援。

那天水流較急,落水者一下子被沖到九龍江南北兩岸的中間。鄭松海拿著救生圈從距江面10多米高的橋上縱身躍入冰冷的江中救人。順著水流,落水女子距離落水點越來越遠。鄭松海在江面奮力游了200多米,終于到達落水女子所在位置,鄭松海趕緊潛入水中將她托起,并將救生圈套在其脖子上,隨后一手托著她的脖子,一手推著救生圈,吃力地游著。

十月天秋寒料峭,落水者已凍得嘴唇發紫。鄭松海咬緊牙關,使出全身力氣,奮力向岸邊游去。四五百米的距離,平日里他四五分鐘就能游上岸,當天由于拖著落水者,他在寒冷的江水里游了將近二十分鐘,才將落水女子救上岸。

自掏腰包 幫助跳江母女

2021年10月17日,接到“有人要跳江”的求助,鄭松海立即趕到南山橋,見到一女子帶著小女孩正準備往江中跳。當時,他一邊安撫這對母女,一邊打電話報警。交談中得知,母女跳河是由于欠信用卡8000元還不起,這位母親想把女兒先推入江中,自己再跳。了解緣由后,鄭松海當場答應自掏腰包幫這位母親還8000元。最后,在警方的合力說服下,成功制止這對母女跳江,挽救了2條生命。事后,鄭松海如約準備好8000元要送給這位母親,出于慚愧這位母親遲遲不肯接收鄭松海的幫助,最后8000元由部分愛心人士捐贈。

救了墜江小孩 還認干兒子

2011年一名小孩不慎墜江。鄭松海見狀,都來不及脫衣服,想也不想就從橋上跳入水中。當時他奮戰了近1個小時將小孩抱到岸上,幾乎已經耗盡了他的體力,上岸后他顧不上休息,立即對小孩實施緊急搶救,由于救援及時,最后小孩成功被救活。后來他還認這名小孩為干兒子。

說起鄭松海救助落江群眾的義舉,周邊群眾無人不曉他的事跡,大家紛紛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江邊有他,我們安心多了,他在緊急時刻見義勇為、挺身而出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鄰居小林笑著說。多年來,他已經先后30多次協助民警救助落水群眾。獲救群眾為表示感謝,給他送來30多面錦旗。對此,鄭松海總笑著說:“救人好像會上癮,只要聽到岸邊有人求助,我都會立馬飛奔過去。”

下水救人不僅會游泳還要有體力,鄭松海每天堅持游泳訓練,即使下雨天不能游泳,他也用冷水沖澡,讓身體一直保持良好狀態。此外,他還自購一艘電動充氣艇停放在岸邊隨時待命出發。每次接到求助,時間就是生命,鄭松海就是在與生命賽跑,近的話就直接跳江救人,遠的話就裝上馬達火速開船奔向落水者。

日復一日的堅守,為的是能第一時間救起落水者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著凡人善舉,傳播社會正能量。

(漳州市委文明辦 趙舒靈 供稿)

誠實守信

退役軍人失明不失志 誠信贏口碑

莫良明,男,1968年出生,福建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曾有過20余年軍旅生活的他失明不失志,克服種種困難,自主創業。他心明如鏡,誠信做人,信守承諾,一言九鼎,為商場注入一股清流,贏得業內業外一致好評。所屬企業的生鮮配送公司獲得福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榮譽,由他牽頭打造的某智慧供應鏈平臺先后榮獲省、市兩級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二等獎。曾獲評福建省最美家庭、福州市最美退役軍人,入選福州市好人榜。

誠信是他做人的底色

莫良明的骨子里有著鮮明的誠信因子,這與他小時候受到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他父親經常告誡子女們:不是自己血汗賺來的東西堅決不能拿!在莫良明十歲的時候,有一次跟著小伙伴到田里拾稻穗,在一個孩子王的帶頭下,莫良明和伙伴們到一片未收割的稻田里偷偷摘了一大把,父親知道后氣得火冒三丈,掄起碗口粗的扁擔就往莫良明身上抽。從那以后,小小年紀的莫良明心中就有了明確的是非觀,誠信的種子深深扎根在血脈里。2006年,雙眼近乎失明的莫良明無奈告別摯愛的軍旅生涯,絕望的他一度使想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年幼女兒的一聲“爸爸”擊中他柔軟的心,他幡然醒悟,下定決心,絕不違背諾言,再難也要扛起作為男人的家庭責任。

千金一諾為“民生”

出身農民家庭的莫良明,深知散作農戶的艱辛。特別是那些菜農,因蔬菜滯銷導致血本無歸的比比皆是,他決定以解決農民的銷路問題作為自己創業的方向。帶著這個“為民生”的遠大理想,雙目失明的莫良明在妻子的陪伴下,每天往返于城區及周邊城市各大農貿市場,了解農副產品的購銷情況,摸底市場價格變化規律,傾聽農戶和消費者的訴求。經過千辛萬苦的市場調查和2年的籌備工作,2012年,莫良明一手創辦了全市首家生鮮配送公司,2019—2020年他先后帶領團隊接手西云及石竹農貿市場,并對傳統農貿經營模式進行了改造升級,創建了智慧農貿新標準,使市場集智慧生活、購物、支付、便民、安防等智慧服務于一體。通過科技賦能,讓傳統農貿市場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有效解決了福清地區部分散作農戶銷路問題,增加了農戶穩定收入。

商場上的一股清流

近年來,莫良明穩打穩扎,公司不斷發展壯大,他堅持公平買賣、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越來越多的人為莫良明一諾千金的良好聲譽豎起大拇指。

莫良明推行誠信管理。每月一次的管理人員和公司骨干工作例會首要議題就是誠信經營教育,強化誠信經營的重要性,褒獎誠信正面行為,匡正不講誠信的負面行為。要求公司財務不拖欠供貨商貨款,不克扣貨款尾數,按時足額支付,寧可被別人少算,也不可少算別人的貨款。2018年9月,公司采購一批新款冷凍食品,以該產品箱體注明的凈重出貨給客戶,后因公司自營學校食堂在使用該產品時發現實際重量低于標稱的重量,誤差在1至2斤。莫良明獲知該情況后,要求業務部門徹查訂單數據,統計該產品出貨信息,與客戶溝通補貨或退款事宜。最終,該產品產生的補貨或退款費用近2萬元均由公司承擔。莫良明說誠信者贏天下,失信者失人心。

多年來,莫良明經營的公司遵守法律和市場規則,認真履行契約責任和依法納稅義務,無偷逃稅款等違法行為或不良記錄。2018年獲得福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2019—2020年度,公司共計簽訂合同30份,全部依約履行,合同履約率達100%。

事業有成的莫良明也不忘回報社會,2017年支助福州第二技師學院的十位貧困生一年的生活費;蔬菜經營戶老謝家的孩子得了白血病,醫療費告急,他帶頭捐款1萬元;向鄉賢促進會捐款2萬元用于老家東田村“幸福院”的老人用餐補貼;在自己經營的農貿市場為低收入農戶設立免費的“公益攤位”近60個等。

(福州市委文明辦 葉潔 供稿)

敬業奉獻

奮戰抗疫一線 堅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許曉東,男,1974年10月出生,泉州市永春縣總醫院后勤保障部職工。自泉州市發生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他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加班加點,深刻詮釋了“敬業奉獻”的精神內涵,全力筑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防線。不幸的是,2022年4月19日,許曉東在搬運核酸標本崗位上突然倒下,經搶救無效永遠離開了。

堅守防控第一線 勤勤懇懇作奉獻

2021年7月份,許曉東調到永春縣總醫院后勤保障部工作,負責醫院的后勤保障工作,日常安全巡視、物資采購等一些又雜又繁瑣的事情均由他負責。同事說,雖然老許比他年長幾歲,工作履歷豐富,但他從來沒有“倚老賣老”,而是虛心請教、認真工作,很快適應新的崗位,工作細致負責,熱心幫助同事,“臟活累活”搶著干,毫無怨言。

泉州市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前,許曉東主要配合科室負責人處理單位的基建工作。這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他總是一絲不茍地完成,確保每個基建項目質量過硬,經得起考驗。

2022年3月,泉州市突發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他就把抗疫工作放到了第一位,全心全意投入一線奮戰,工作量比平時多了很多,經常連軸轉,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成為常態。看著每天因加班過度勞累的丈夫,許曉東的妻子勸他少做點事情,他總是回答,“疫情防控,人人有責,我必須全力肩負起我的崗位職責,能盡一份力就出一份力。”

化身最美逆行者 精神激勵后來人

在抗疫一線,許曉東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由于核酸樣本數量巨大,許曉東一刻也不敢耽誤,他總是佩戴著N95口罩,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將永春縣各個地方送來的核酸樣本運送至化驗室,每一趟都得來回走300米左右,還得扛著40多斤重的核酸樣本轉運箱上樓梯,上下樓梯110多個臺階,十分辛苦。有時醫院緊急采購的醫療物資,即使三更半夜,許曉東也要趕到單位交接搬運。4月19日中午,許曉東在運送完一批又一批的核酸標本后,準備著接收下一批的核酸樣本時,突然從靠著的推車上仰面倒下,同事見狀立即進行急救,隨后救護車將他送到急診室,然而經過5個小時的奮力搶救,許曉東不幸去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抗疫一線。妻子傷心落淚回憶起丈夫“當天早上,他還開車送我上班,并叮囑我要好好吃飯,沒想到這是最后的訣別。”

4月23日,泉州晚報社全媒體率先報道了永春縣醫院職工許曉東倒在搬運核酸樣本的路上,經搶救無效去世一事。24日下午,新華社官方微信公眾號頭條以《他倒下了……這一幕令人痛心》為題轉載報道此事,閱讀量瞬間破10萬。

泉州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無數像他一樣的醫護人員聞召而動、勇往直前,化身為“最美逆行者”,與新冠肺炎疫情較量,為生命接力,讓“敬業奉獻”閃耀抗疫一線,共同用血汗和生命展示了他們的精神風貌。

(泉州市委文明辦 陳曉晴 供稿)

身殘志堅譜寫教育華章的鄉村教師

吳思祿,男,1966年5月出生。上杭縣官莊中心小學教師。他雖失右臂,卻憑著對教育事業的一腔赤忱與持之以恒的毅力,用左手書譜寫教育華章。2019年獲福建省第二屆“最美教師”,“全國模范教師”。

突遇變故,浴火重生的“左手教書先生”

1983年8月,吳思祿從龍巖師范畢業,被分配到了上杭縣官莊畬族鄉回龍小學任教。帶著對教師職業的無限熱愛和美好憧憬,吳思祿走上了工作崗位。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入職不到一年的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右手。剛剛步入社會就遭遇如此變故,吳思祿痛苦過,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但親人、同事的鼓勵與支持讓他很快振作起來。吳思祿沒有被困難打倒: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學會用左手寫字!無數個日日夜夜,他的胳膊肘練得又酸又疼……憑著一腔對教育事業的赤忱,經過一年多持之以恒的努力,他重返課堂,又回到了熱愛的教學崗位。

吳思祿并沒有停止腳步,他很快又為自己定了下一個目標:練好毛筆字。1995年9月,在全縣上千名小學教師基本功現場大賽中,吳思祿用左手寫出的毛筆字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吳思祿一手漂亮的左手毛筆字,激發了越來越多學生對書法的熱愛。他指導的學生書法作品多次在市級、縣級比賽中得獎。“手上的老繭,是我這30多年不懈堅持的印記。”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吳思祿又瞄準了新的更高的目標:實現電腦辦公與多媒體教學。在他的勤學苦練下,他不但能熟練運用電腦辦公,而且能靈活、有效地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2011年,吳思祿擔任的小學語文畢業班學生成績,在全縣質量監控中居農村中小學第一名。他撰寫的論文有10余篇收入國家、市、縣匯編并獲獎。

小城大愛,三尺講臺下孩子們的“知心朋友”

在孩子們心中,吳思祿更像“吳爸爸”。他幫孩子們扶正一筆一劃,伴他們度過春秋冬夏。

他對單親家庭孩子特別上心。他用自己的工資收入資助學生,并發動師生捐錢捐物,幫助學生克服困難。他把目光投向留守兒童,為他們搭建親情溫暖橋梁。他傾情關注后進生,采取結對幫扶等形式,讓學生度過思想難關,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在吳思祿的職業生涯中,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當有人問道“你是如何走進孩子的心”時,吳思祿臉上滿帶笑意……“我與他們一起做游戲呀!”吳思祿說,“我跟孩子們一起玩石子、跳皮筋……玩得多了,他們自然與我成為朋友,會與我說真話,說心里話。”吳思祿每接手一個新班級,通常只需一周時間,就能掌握全班30多個學生的性格特點。他的秘訣就是除非必要,不守在辦公室。下課后,他會在教室批改作業、備課,這樣他就有很多時間觀察學生,與學生接觸。他常對同事和家長說,“要慢慢來感化學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要與孩子多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他會耐心等待學生接納他,等待學生吐露心聲。“耐心就是他的名片。”

他,平凡,堅守匠心,點滴澆灌夢想;他,不凡,咫尺筆間,寫就小城大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三尺講臺后的艱辛耕耘,為他贏得了更多的喝彩。

(龍巖市委文明辦 吳雅藝 供稿)

“黨務小靈通”勇當新時代“弄潮者”

余薛鋒,男,197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現為福建省廈門市住房局黨務干部、廈門市機關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副會長。他20多年如一日,在急難險重的黨務工作中立德立功立言,忠實履職,主動作為,銳意進取,無私奉獻,成為“黨務小靈通”,被譽為“拼命三郎”。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認識,著有專著《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實務與解析》(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曾多次獲評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獲評廈門市文明創建先進工作者等。

點燃火炬,照亮道路引航前行

在《中國組織人事報》的一次約稿中,余薛鋒談到: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思想寶庫”,要做到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在他看來,這思想便是引領前行的“火炬”。他每天清晨第一件事便是學習領會這思想,梳理黨務思路方法,日積月累,漸漸成了“黨務小靈通”。在這“火炬”映照中,他常常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努力工作,有同事看到他帶病工作的樣子,好心提醒說,你都五十多歲了,干得再好也很難再有發展前途,還是愛惜身體要緊。他只是笑了笑,仍像永不停歇的陀螺般高速運轉著,不斷武裝頭腦、凝聚黨員意志、破解黨務難題,與同事一起打造廈門“住房直通車”黨建品牌,形成127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等工作機制,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優秀案例。

凝煉詩歌,頌揚真理濕潤內心

黨史學習教育,一直是余薛鋒這個黨務工作者的工作重點,他常常以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誤不得的責任感緊迫感危機感學習黨史,也常常對廈門革命史進行深耕細作。在深入的鉆研中,他發現廈門革命史由專家學者編著的成書不少,但理論性都偏強一些,于是想寫部通俗革命史來。有人勸說,你一個外地人寫本地革命史可沒那么容易。而且,你這個黨務專家和作家、書法家,也算是小有名氣了,還是別砸了自己的牌子吧。他斬釘截鐵地說:“砸了自己牌子不算什么,關鍵是要使廈門革命史更接地氣!”他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白天進行繁重的黨務工作,晚上埋頭于數百萬字的材料間,不放過任何紅色點。歷時一年多時間,他幾乎遍訪紅色遺址,不分晝夜地整理出近百萬字的材料,創作完成詩集《鐫刻的廈門紅色記憶》(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他以這本書為依托的授課入選“2021年廈門市理論宣講課程目錄”。

書墨飄香,傳播思想奮進時代

在開展黨務工作中,余薛鋒經常會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基層黨建遇到的問題更多,但是真正解決這些問題的成書卻很少。于是,他想寫部務實好用的書來。這時,有人勸說,你一個基層黨務工作者想寫一本理論著作可能沒那么容易。言下之意,就是寫不好,或者寫不出來。他就是不信這個邪,在深入學習、調研、思考中進行有益的創新與探索,到基層接地氣、到現場摸實情,從基層干部群眾的實踐創造中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就這樣,他加班加點,有時晝夜奮戰,經過一年多艱苦努力,撰寫出黨建專著《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實務與解析》,被全國不少地方用作基層黨建教材。他還主動挖掘弘揚嘉庚精神等廈門本地人文精神,在數十萬字筆記中創作出《嘉庚夢》,在報刊、網絡等媒體連載,并借此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向縱深發展。

(廈門市委文明辦 陳秀娟 供稿)

孝老愛親


伺候癱瘓婆婆、照顧患病兒的“翔安好媳婦”

蔡秋菊,女,1982年10月出生,廈門市翔安區香山街道大宅社區人。因兩個兒子一個嚴重腦癱一個自閉癥,婆婆車禍腦萎縮長期癱瘓在床,為了減輕丈夫和公公負擔,十余年來,她堅強樂觀地挑起了照看孩子和婆婆的重擔,用母愛和孝心將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獲評2016年-2017年度“翔安好媳婦”稱號。

為母則剛:兩兒子接連患病,她不離不棄

蔡秋菊一家共有6口人,大兒子小瑞于2009年出生時便被醫生確診患有肢體重度疾病,相差6歲的小兒子則為自閉癥。目前家庭生活經濟來源全靠蔡秋菊丈夫陳海嘗承擔,蔡秋菊則在家全職照顧患病家人及料理整個大家庭的起居生活。

蔡秋菊和丈夫結婚后,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然而,生活總是在不斷戲弄人,大兒子降生后被檢查出患有嚴重腦癱,并伴有肢體疾病。為了給兒子治病,蔡秋菊夫婦遍訪各大醫院,幾乎花掉了她們家全部積蓄,仍然無法醫治。

無奈之下,她們只好把孩子帶回家細心照料,她每日按時給孩子喂飯、飲水,飯要一點一點地喂,水要一匙一匙地飲。為了給孩子保持衛生,她還抱著他洗澡、把屎把尿,每天都要翻身十幾次,這13年來,承受著外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雖然大兒子病情沒有好轉,生活依然不能自理,但他已經稍顯懂事,對她十分依賴。

讓她雪上加霜的是,她的小兒子也被查出患有自閉癥,為了幫他走出困境,從小兒子3周歲開始,她堅持每天下午送他去為自閉癥兒童開設的培訓機構學習,正因為她的堅持,孩子進步了不少,已經可以安靜地坐下來聽課,并遵照老師的一些簡單指示。

盡守孝道:婆婆腦萎縮常年臥床,她近十年伺候在床頭

照顧兩個孩子已經夠讓人精疲力盡了,可蔡秋菊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婆婆。婆婆曾是個身強力壯的農婦,在她與公公的勤勞努力下,日子一度紅紅火火。不過,因遭遇兩次車禍,婆婆的頭部受到嚴重撞擊,出現了腦萎縮癥狀,智商等同于一歲孩子,2012年時生活徹底無法自理,只能長期臥床。

想到婆婆對她很好,將她當成女兒一樣疼愛。近十年來,她不離不棄,每天給婆婆喂飯、擦洗身體,換洗尿布,還為老人梳頭、捶背、剪指甲。衣服被褥也經常換洗,房間也經常打掃,房間內聞不到一點異味。期間,她還練出了一手理發的手藝,不定期幫全家人理發。

每次吃飯的時候,蔡秋菊都會忙得不可開交,飯剛煮好了就得開始喂食,先是喂婆婆,再來是大兒子,然后小兒子,等到大家都吃飽,安頓好了,她才能吃上一口飯,特別是冬天的時候,飯菜容易涼,她很少能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飯菜,這幾乎成了生活的常態。

雖然這些不幸在外人看來,足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但蔡秋菊仍然樂觀去面對這一切,她說自己很慶幸遇到了這個家庭,因為家人都很愛她。她讓我們看到了母愛的偉大和擔當。

(廈門市委文明辦 陳秀娟 供稿)

好女兒用真情詮釋人間孝道

連春宇,女,1976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國網福建電力有限公司將樂縣供電公司黨建部主任兼支部書記。20多年來,連春宇和丈夫彼此扶助、孝老愛親,家庭和睦,共同照顧患病的岳母,全心愛護婆婆。2018年連春宇家庭獲評三明市第十三屆文明家庭;2019年獲評三明市最美家庭;2020年獲評第十二屆福建省五好家庭;福建省2018-2020年度省級文明家庭。她本人榮獲2020年省電力公司巾幗建功標兵。

從小就有一顆孝心

打從連春宇記事起,就知道母親身體不好,干不了重活。父親由于從事水利工作,經常下鄉出差,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全是母親在操勞。在連春宇12歲時,母親被診斷出腎病綜合癥,醫生囑咐不能太過勞累。從那以后,她便主動承擔起家里的家務活,個不夠高,她就搬來椅子站在上面洗碗洗鍋;力氣不夠大,她就脫了襪子踩在洗衣盆里,寧愿自己苦點累點也想讓母親能輕松些。每次提起這些往事,連春宇的母親總是泛起淚花,“春宇真是把我當女兒養了,只要她在家,啥活都不讓我干。”1995年,連春宇中專畢業,原本有個很好的就業機會留在外地,但她毅然選擇回到家人身邊,“父母在、不遠行”是她對孝道的理解。

婆婆也是自己的媽

1999年,連春宇與丈夫熊斌結婚。“愛丈夫就要愛她的家人”這是她結婚前母親對她的叮囑,這么多年,她把這句話牢牢記在心中,從結婚第一天起,她就把守寡十幾年的婆婆視同親生母親對待,病痛時悉心照料,全力支持婆婆參加老年人各項活動以解煩悶,每年出資支持婆婆旅游散心數趟,婆婆的每一個生日,她都不忘張羅豐盛的生日宴及送上用心的生日禮物,是遠近聞名孝順能干的“好媳婦”。

婆婆身上最大的毛病就是風濕,一到寒冷天氣雙腳就疼得下不了床,每到這個時候,連春宇就早早地為老人準備好電熱毯、艾草熏等驅寒用品;隔三岔五地為婆婆做艾灸、按摩,緩解疼痛。在連春宇家冰箱前貼著一張菜單,上面寫著風濕病人禁忌飲食菜單,為了讓婆婆身體好得更快,連春宇事無巨細,噓寒問暖,從未有過厭煩,這一照顧就是20多年,一個“比女兒還親”的好媳婦,讓婆婆成為了鄰里四舍爭相羨慕的對象。

“久病床前”有孝女

2021年的秋天,婆婆由于年齡增長,腿的毛病更加嚴重,腫得一碰就疼,連春宇就推著輪椅帶著婆婆從福州、三明、永安到處尋醫,就在婆婆稍微好轉時,她父親又病倒了,因為糖尿病住進了醫院;而母親在醫院陪護時,不小心又摔斷了手臂,一時間三位老人都臥病在床,連春宇和她丈夫累的團團轉。

她一邊要忙于完成工作任務,一邊還得晚上到醫院陪護,連著3天,眼睛都沒閉過。有同事勸她,找一個護工減輕點負擔,她搖搖頭說道:“不是我舍不得花那點錢,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個時候的老人是最需要兒女在身邊的,哪怕是陪著說說話也好。”就這樣,她白天工作,晚上照顧老人還得負責三個老人的三餐營養,不出半月,人消瘦了十幾斤。老人出院時,負責的醫生護士都稱贊道,很少有看到連春宇和她丈夫這樣孝順的子女了。

連春宇還有著一顆善良的愛心。2015年,她自發成立了國網將樂縣供電公司“愛心媽媽”志愿服務隊,并擔任隊長,成立至今她組織了關愛“自閉癥”兒童、慰問留守老人、幫扶單親媽媽就業、為貧困地區兒童捐款捐資等志愿活動120余場、10萬余元,并長期資助三個自閉癥兒童,在她的幫助下,孩子們如今都回歸正常生活。

(三明市委文明辦 姚曉聞 供稿)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