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當前位置-市縣傳真
泰寧:唱響山歌喜洋洋
文明風   |  時間: 2008-01-22   |   文章來源: 福建日報
 

詼諧幽默的山歌表演《十鎖十開》勇奪一等獎

來自梅口鄉的農民夫妻對唱山歌《五勸五怪》

熱情的觀眾


 
  “嗚喂—對面的毛毛來打歌咧,山歌不唱氣死人,再過兩年就老了咧!嗚喂—!”“籃子挑上肩咯—嘿—上山去挖筍咯—哦—正好趕上了大豐年呀—嘿—緊趕快走到筍廠咯—!”

  ……

  2007年的元旦,在泰寧縣狀元文化廣場,人們放開歌喉,縱情歌唱,陣陣悠揚、婉轉、高亢的泰寧山歌,映襯得節日的公園喜氣洋洋。這里正舉行泰寧首屆“陶金峰”杯山歌(民歌)演唱比賽暨第七屆農村文藝調演,讓“魅力古城”更添一份民俗風采。

縣鄉重視, 百年山歌重煥光彩

  65歲的黎其求,老家在泰寧縣上青鄉,現長住城里。

  在老人的記憶里,爺爺奶奶常哼著一些好聽的歌。長輩們告訴他,在以前的上青鄉,每當元宵節鬧花燈后,都要進行一場大型祭祀活動,這時必須敲鑼打鼓唱歌兒。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100多年來,鑼鼓依然響亮,歌兒卻沒能流傳下來。

  老黎將這好聽的歌兒熟記于心,有時獨自回味回味,當作一種消遣。

  一個多月前,退休老干部涂聲福找到他,說縣里要舉辦山歌(民歌)大賽,讓他把會唱的歌兒教給幾位村民,好組隊去參賽。

  可老黎根本不信。他說:“這種民歌,只能在家偷偷摸摸地唱,縣里怎么可能花力氣搞比賽?”涂聲福急了,拉著他到縣文體局,證實確有這么回事。

  老黎又是高興又是興奮,他不顧腳疼,每晚參加排練,與勝一村、民主村的幾位文藝隊友一起,不僅將失傳了100多年的民間小調《龍燈頌》譜出來,還整理編排了山歌表演《砍柴山歌》及打擊樂器《挑花大鑼鼓》。

  《挑花大鑼鼓》亦幾近失傳,它磅礴大氣、震撼人心,能再度亮相,得感謝涂聲福老人。涂聲福熱心于搶救泰寧民間文化,前年泰寧“申世遺”時,他自費四五千元,去外省請工匠、買材料,制作了2條龍燈助興;這一次為了將《挑花大鑼鼓》搬上舞臺,他又掏了800余元,買齊全套設備,還特意請來民間老藝人,手把手教會幾個村的文藝隊骨干,使之能長久地流傳下去。

農民表演,“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本次參賽的30余個山歌手,由全縣9個鄉鎮及泰寧旅游管委會選送,他們大多是地道的農民,有的是上青溪或九龍潭景區的排工,其中,不僅有79歲的老人一展歌喉,還有夫妻、兄弟、母女同臺獻藝。

  對于這些農民來說,登臺表演,猶如“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不過,雖說是第一次,卻沒人“逃場”,緊張中帶了些許慌亂,依然發揮得淋漓盡致。

  您瞧,梅口鄉廖源村的翁光前老兩口來了。他們一個67歲、一個65歲,以前“活在深山無人知”,連趕圩都不太常來,現在卻要在人山人海的大廣場,當眾對唱情歌《五勸五怪》。此情此景,他們做夢都沒想過。

  老兩口沒有化妝,互相扯著衣襟,有點扭捏地上了臺。沒有樂隊伴奏,他們就清唱。“一怪姐姐無情啊,無情老妹不敢講咧,現年老妹行到老,憐惜哥哥沒有錢……”熟悉的旋律唱響后,老兩口倒鎮定了,越唱越順,越唱越“放得開”。未經任何裝飾的原生態歌聲、直白拙樸的本地方言,贏得臺下掌聲不斷。他們的節目,獲得了二等獎。

  你方唱罷我登場。賽臺上,既有原汁原味的傳統山歌,也有群眾創作的山歌新編;有對唱,也有表演唱。淳樸的鄉民們用山歌表達迎賓待客的歡欣、山鄉愛情的酸甜苦辣,用山歌歌唱勞動、歌唱生活、歌唱農民走向富裕路。濃郁的鄉音,唱出了泰寧人民的歡樂與富足。

  朱口鎮72歲的農民王祖美,是鎮文藝隊的琴弦師,在沒輪到鎮里的節目時,他就在臺下仔細聽歌。臺上唱得投入,他跟著應和,不時露出會心一笑。“我也會唱山歌,下回比賽,爭取來試試。”他說,“山歌這東西,會唱的人越來越少了,能把它發掘出來,對泰寧是件好事!”

泰寧山歌,幾近斷代與再度挖掘

  山歌,是泰寧民間文化的一個部分。

  “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感于哀樂,緣事而發。”山歌在泰寧流傳已久,千百年來,泰寧人曾把山歌唱遍泰寧的山山水水。泰寧山歌獨具韻味,極富客家民歌色彩及民間文學趣味,一般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形式上大多是男女對唱,一問一答,一鎖一開,機智敏捷,風趣詼諧,攻防轉合。這是古老文明的象征,是人類美好情感的抒發。然而,原生態的山歌現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泰寧山歌面臨斷代危險。

  聽許多老人講,泰寧山歌以前幾乎人人會唱,農忙、秋收、挖筍、放牧……見面不說話,用歌來表達。然而,山歌受現代流行歌曲沖擊,現在的年輕人大多嫌山歌“難學、土氣”,唱不來更唱不好。現在會唱山歌的,大多已60來歲,老人們擔憂:再不挖掘、整理、開發,泰寧山歌怕無人傳承了!

  泰寧是個旅游城市,而文化為旅游之魂。厚重而多元的地域文化給泰寧太多的想象和發揮空間,泰寧提出了“文化靚縣”的口號,全力挖掘歷史文化因素,提升旅游內涵。目前,作為泰寧文化的有聲載體——梅林戲和儺舞,已成功挖掘與保護,并融入泰寧旅游業中,借旅游發展維護自身生存。而作為第三種有聲載體的山歌,如今亦躍入泰寧人眼中,準備挖掘、保護,并做好包裝、策劃,讓山歌藉旅游之春風,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 (陳啟芳文/圖)

  責編:閩海滄龍

  200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