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福建省推薦候選人公示
http://976uc.com? 2024-02-26 08:15:00 來源:省委文明辦 責任編輯:蘭楚文

根據中國文明網《關于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的通知》有關要求,現將我省擬推薦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名單及事跡進行公示。在此期間,歡迎群眾來電、來信,向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反映情況。

公示時間:2024年2月26日至3月1日(5個工作日)

聯系電話:0591-87891973

來電時間:公示期間上午8:00-12:00、下午14:30-17:30

來信投遞:省委文明辦綜合處(福州市晉安區六一北路233號新聞大廈311室),郵政編碼350013

省委文明辦

2024年2月26日

紅色講解員扎根一線 傳遞信仰之光

劉明華,男,1958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壽寧縣下黨難忘主題館講解員,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寧德市委黨校、壽寧縣委黨校兼職教師。2015年開始,劉明華以下黨建鄉、發展親歷者的視角、親身體會與感悟,宣講下黨紅色故事、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故事、人文故事、廊橋故事、生態故事6000多場次,讓50000位以上的各類學員、游客深切感受習近平總書記親民為民愛民情懷,了解下黨建鄉以來滄桑巨變的故事,切實宣揚擺脫貧困、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等先進理論實踐成果。

2021年3月,劉明華被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共福建省委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評為福建省首批“新時代宣講師”;2021年5月,被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評為福建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22年10月,被福建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評為“福建省關工委百佳五老故事員”稱號。

做紅色文化的忠實傳播者

劉明華在退休后,全身心投入“講好下黨故事”的工作中,已經連續三次(一聘三年)被福建省委黨校聘為兼職教師,作為難忘下黨主題館講解員他始終秉持著愛崗敬業的精神,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扎根一線講解工作。

2014年起,劉明華便開始講解工作,幾乎每天都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者。他還經常為本地干部群眾宣講新思想、新政策。在“難忘下黨”主題館里,面對來訪者,講解員劉明華總是聲情并茂地講述習近平總書記“三進下黨”的故事,用滿腔的熱情講述習近平總書記為百姓謀幸福,為鄉村謀發展的鮮活身影。

劉明華還創新思維采用現場互動教學的方式,為全國各地來到下黨接受黨性教育的黨員干部群眾講好壽寧故事、下黨故事,在引導黨員干部立足崗位主動擔當、奮發作為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劉明華認為在每一次給來訪者講解整個展館時,講的不僅是下黨的變遷,更是心里的幸福。他愿繼續講好“三進下黨”的故事,讓散發著歷史光芒的記憶永遠留在后輩們心中。

創立“草根”宣講服務隊

為了更好地發揮宣講作用,由劉明華為隊長“三進下黨”草根宣講志愿服務隊成立了,宣講隊把骨干宣講員培訓與“草根”宣講結合起來,堅持精準性、針對性,量體裁衣做好分眾化宣講。

宣講隊采用“滴灌式”的方式把宣講搬進田頭、院落,以理論知識點、下黨故事、紅色家書、文明創建為切入點,采取“面對面”的家常嘮嗑式宣講方式對來訪者進行講解,同時劉明華還經常組織草根宣講員走村入戶詳細了解群眾增產增收情況,仔細摸排農村矛盾糾紛,及時了解群眾生活困難和需求,針對性地做好宣講工作。從隊伍創建以來,劉明華帶領“草根”宣講志愿服務隊接待了57419人次。

劉明華還常帶領大學社會實踐隊伍重走總書記走過的路,帶領他們參觀“難忘下黨”主題紀念館,生動再現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三進下黨”的難忘歷程,展示下黨人民心懷感恩、砥礪奮進的精神面貌。劉明華希望在帶領大學生參觀了解過程中,讓他們深刻認識到鄉村脫貧之路的艱辛,將來可以為鄉村振興貢獻青年力量。

劉明華常說:“每一次的接待任務,每一次的講解就是一次學習的過程”。他始終秉持認真負責的職業態度,對自身講解水平有更高的追求,用自身的親身經歷、接地氣的語言、聽得懂的道理,通俗易懂地把理論宣講送到干部群眾的心坎上。

外賣小哥兼職尋人5年 點亮123人回家路

洪成木,男,漢族,198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南安市霞美鎮溫山村村民,南安市觸手可得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外賣員。作為一名外賣小哥,他助人為樂,待人誠懇,無私奉獻。5年來,他把自己變成一盞燈,利用送餐走街串巷職業之便,不顧送餐時間超時,“兼職”做起了為走失人員尋親的活,為123名走失人員照亮回家路。他“兼職尋人”的事跡還上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周刊》欄目以及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道德觀察》欄目。

2021年3月被福建省商務廳評為“福建省第一批最美快遞小哥”、2021年12月被省總工會等部門評為“福建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個人”、2022年3月被中宣部評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2022年4月被福建省總工會授予“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2023年10月被福建省文明辦評為“福建好人”、2024年2月被福建省文明辦評為2023年“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等。

一段成功的助人經歷點亮他的公益之心

洪成木于2018年進入送餐行業,閑暇之余喜歡刷刷手機、看看新聞。2019年1月10日,他在手機上看到了一則尋人啟事,沒想到1個小時后,正在送餐的他在街上就看到了啟事中的走失人員。

“一個小伙子,穿著拖鞋走在路上,我仔細對比了一下,確定是尋人啟事中的那個人。”洪成木說,因為著急送餐,他選擇了報警,并撥通尋人啟事上的聯系電話,讓家屬到霞美派出所認領,“后來民警把人直接送回豐澤北峰街道的家里。”

這一次的成功經歷,讓他感觸很深,沒想到偶然的舉手之勞真的能夠幫助到別人。從那個時候開始,他萌生了想法,“送餐的時候都是走街串巷的,只要多留意一下,一旦發現走失的人員,可以聯系警方或者家屬,幫他們回家。”于是,洪成木接受公益項目邀請,成為一名尋人志愿者。

多次救助經歷總結出豐富尋人經驗

5年來,洪成木已經積累了一些尋人的經驗。簡單來說,分為三個步驟:觀察-溝通-聯系。“發現疑似走失的人員,我會先觀察一下,看他們的行為舉動,一般走失的人衣著會比較亂,眼神散漫無助,沒有方向感。”洪成木說,初步判斷是走失者后,他就會上前詢問,看看對方是否能正常交流,確認是否迷路了。如果溝通不了,對方很可能有智力、精神方面的問題。最后,他會瀏覽網絡的尋人啟事或者向派出所報警,幫助這些走失者找到回家的路。

“走失的前幾天,是尋人的最佳時機,時間一長,走失人員活動范圍增大,找起來就難了。”洪成木總結道,特別是那些患有精神類疾病的人員或者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迷失在外危險重重,很容易發生意外。

一條發自內心的倡議希望更多人參與尋人

一個人的力量畢竟非常有限,不可能看到、幫到身邊的所有走失者。還好,現在的移動互聯網非常發達,可以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尋人。因此,洪成木經常將尋人啟事轉發到朋友圈。他堅信,只要不斷留心、不斷尋找,激發、傳遞人群中的善意,一定能幫助更多走失者更快地回家。

“做這事,或多或少會影響送餐的業績,但少接一單兩單,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洪成木說,幫助走失者和家人團聚后的成就感和助人為樂帶給自己的快樂遠勝業績上的損失,自己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也親眼見證愛的傳遞,這促使自己在公益尋人的路上一直走到現在。當他遇見走失者,又有配送任務時,幫助他完成配送的是外賣站里的小哥們;當他因尋人導致超時配送時,免收賠償金還給他“手動點贊”的是外賣軟件那頭的陌生顧客……五年來,洪成木送餐從未因尋人被投訴,他感嘆:“正因為有這么多好人,我才能找到人!”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他用自己一顆赤誠奉獻之心,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有時候一份小小的善意,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影響一個家庭的走向。洪成木是一名普通的外賣小哥,街頭巷陌、日曬雨淋,是他謀生的方式,也是他行善的舞臺。5年來120多人的命運因他而改變,他自己的生命也在這一次次善舉中得到升華。在人間的悲歡離合里,平凡的他就像一顆小小的星辰,散發著淡淡的光,為迷路人“點亮”著回家的路。

男童跌落防盜窗頂 熱心市民上演“生死營救”

楊煥光,男,漢族,1981年8月生,福安市上白石鎮前洋村人、個體經營戶,在福安市區經營一家廢品回收店并兼職高空拆窗等工作。2023年11月11日,福安韓陽煌都小區一名7歲小男孩在家玩耍,爬出9樓窗臺時不慎跌落在8樓的防盜窗頂上,搖搖欲墜、命懸一線。在這驚險時刻,路過的楊煥光看到孩子隨時有掉下樓的風險,果斷拿上工具,不顧自身安危,綁好繩索,徒手翻出防盜窗。面對狹小的空間,楊煥光腳后跟只能懸浮在空中,面對孩子隨時的掙扎可能出現的風險,楊煥光依然堅定信念,竭盡全力成功將小孩救回。2024年1月4日,上榜中央政法委在北京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見義勇為勇士榜。

男童跌落至8樓防盜窗頂,命懸一線

2023年11月11日下午2點左右,楊煥光途經福安市韓陽煌都小區時,看見馬路上停著好多車輛,還有許多行人都駐足路邊,并抬頭張望。聽到有群眾有人說道“小孩掉到防盜窗的擋雨棚上了,趕快報警!”楊煥光順著群眾手指的方向往上看,只見一個大約六七歲的小孩,趴在韓陽煌都小區8樓防盜窗頂上,周圍沒有任何防護。

只見小孩試圖順著防護網往9樓上爬,但是由于樓層較高,孩子嘗試了幾次沒有成功,一時陷入了進退兩難境地,只能坐在防盜窗頂上瑟瑟發抖,情況十分危險。

看到這一幕,楊煥光十分揪心,意識到以當時的情況,這名孩子在高空肯定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他想憑借自己戶外高空作業的經驗,盡快幫他脫險。

危急關頭徒手翻窗營救,幫助男童脫險

楊煥光火速回到位于韓陽煌都小區旁的自家店里拿上金屬剪刀、切割機等破拆工具和繩索,鎖定受困小孩所處的樓棟,迅速乘電梯來到事發樓層陽臺。

到了現場,楊煥光把身子伸出窗外,看到孩子由于驚嚇過度,已經蜷縮在防盜窗頂上。觀察好周圍位置,楊煥光一秒鐘都不敢拖延,立刻放下手中的工具,先把繩子一頭綁在防盜窗上,另一頭綁在自己的腰上,一步跨上窗臺,貓著腰鉆出窗戶,徒手從窗口爬到了8樓的防盜窗頂。由于可以支撐的空間十分狹小,楊煥光小心翼翼地靠近小孩,同時安慰他“別慌,別動,叔叔來幫助你。”當手觸碰到孩子的時候,他懸著的心才終于落下了一半。

楊煥光從8樓爬上9樓時,因為窗外空調外機平臺空間窄小,楊煥光雙腳踩在平臺上,腳后跟卻只能懸在空中。防盜窗頂上待得時間久了,孩子有點不適應,突然掙扎了起來。楊煥光一只手抓緊欄桿,騰出另一只手緊緊抱住他,剛放下的心瞬間又懸了起來,生怕孩子掙扎的幅度太大會抱不住他。

楊煥光急忙安撫他,孩子的家長也將身子伸出窗戶,對孩子進行安撫,孩子的情緒才逐漸平穩。隨后,楊煥光用盡全身力氣將孩子抱起,交由家長接回房間里,楊煥光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回到9樓房間內,楊煥光心里一陣后怕,但也沒做過多的停留,拿上工具就默默地走了。

事后,楊煥光救人的過程被圍觀群眾拍攝下來,發到了網上廣泛傳播。隨著視頻的傳播,網友紛紛為他的行為點贊“英雄大愛”“福安最亮的星”“就需要這樣的正能量”……楊煥光表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做了一件該做的事,沒有想到這樣的舉動能夠感染到這么多人,對他而言也是一種莫大的激勵。

長嫂如母 十幾年如一日精心照顧殘疾小叔

查素菊,女,漢族,1979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漳州國全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管理著80多名員工的查素菊有著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堅毅。她十幾年如一日,照顧著意外癱瘓的小叔子,面對日復一日的洗臉擦身、端水喂食、洗衣做飯等日常生活照料,她從無怨言。經過多年事無巨細的照料,小叔子能下床走路、會言語表達、可以打電話刷視頻,生活慢慢步上了正軌。“長嫂如母”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2024年2月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

突降苦難,她勇挑重擔

2009年大年初五中午,查素菊小叔子陳燕平騎車時不慎摔倒,造成腦部損傷失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都需人照顧。陳燕平出事后由于其父母不識字,進出醫院治療主要依靠兄嫂查素菊夫婦。為方便照顧陳燕平和,查素菊的丈夫陳鎮鑫辭去了廈門的工作,回到漳浦照顧弟弟。作為長嫂,查素菊則承擔起了幫陳燕平洗臉擦身、端水喂食、洗衣做飯等日常照料。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邊是自己的小家,一邊是癱瘓在床要人照料的小叔子,還有公司的大小事務……十五年來,查素菊每天重復操勞著這些事,卻從無怨言。

經過她多年悉心照料,陳燕平漸漸地能夠下床走路,還會一些簡單的言語表達,甚至不時會用智能手機打電話、刷視頻,生活慢慢回到正軌。查素菊的公婆談及這個兒媳婦,總是贊不絕口。

事無巨細,她悉心照料

陳燕平是個情感比較細膩的人,擔心自己拖累查素菊夫婦,多次離家出走,查素菊便經常到處找他。有一次,查素菊在午飯過后又找不到陳燕平,打電話也顯示關機,把查素菊急壞了。當時查素菊愛人剛好外出了,她趕忙帶上女兒,一路尋找,并讓女兒不停撥打陳燕平的電話。幾個小時過去了,終于,電話接通了。由于車禍嚴重影響了陳燕平的語言表達,無法準確表述出具體方位,查素菊就耐心反復教導他,引導他用微信拍照,將周圍環境傳過來,根據照片信息,才發現陳燕平已跑到另一個縣的車站了。查素菊趕忙安撫他的情緒,并讓他原地等待,同時讓女兒與他保持通話,避免他再次走開,最終將他安全接回家中。平日里查素菊總是耐心鼓勵開導陳燕平,“只要一家人齊心,再大的坎都會邁過去的。”

親情傳遞,她言傳身教

查素菊夫婦為弟弟繳納了十幾年社保,希望弟弟老了生活能有保障,還時常教導并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接過照顧叔叔的重擔。身教勝過言傳,查素菊的言行被女兒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懂事的女兒從小就會幫忙照顧叔叔和承擔一些家務。

再苦再累查素菊都沒有想過要放棄,她說,看到小叔子陳燕平一點一點在康復,心里特別欣慰,只希望陳燕平和家人能夠一直平安快樂地生活下去。

“校長媽媽”用愛守護“星娃”健康成長

畢占敏,女,漢族,1973年6月出生,福州市金色兒童語訓康復中心負責人。她甘當特教機構“拓荒牛”,17年來,用愛心、細心和耐心幫助2000多名孤獨癥兒童進行康復治療,東奔西走只為山區的康復小孩能正常入學。她是無私奉獻的“校長媽媽”,學校運營困難,卻仍為貧困家庭減免學費,承諾決不讓孩子因經濟原因退學。她是倡導關注孤獨癥兒童的“愛心大使”,積極致力助殘扶困公益事業,并無償開展授課和專業培訓,竭盡所能幫助特殊兒童走出困境融入社會。 2024年2月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

熱愛特殊教育 讓“星兒”感受溫暖

過去福州幾乎找不到孤獨癥康復訓練專業學校,她帶著對特殊教育的滿腔熱忱,加盟臺灣語訓康復中心,學習專業康復知識,繼而創辦兒童語訓康復中心。

面對特殊的孩子,家長們難免出現情緒問題,她主動做好家長們的情緒安撫工作。其中圓圓媽因孩子的問題而患上嚴重的抑郁癥,她得知后多次進行疏導和安慰,圓圓媽逐漸好轉、恢復正常。另一位琪琪小朋友經過康復訓練后,可以到正常小學就讀,但因孩子的特殊情況都被拒收了。她得知情況后,多方聯系,與學校校長多次溝通協調,最終學校被她為學生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同意接收琪琪入校。有人說:“你怎么幫助這些又窮又沒有能力的家庭?”她笑著回答說:“那些來自山區的家長,來到陌生的城市,每一步都舉步維艱,我不幫忙,誰能幫他們?”

扶貧濟困 幫扶貧困家庭

她每天忘我工作,情緒失控孩子的專業安撫訓練、教職員工團隊的規范管理等都是她操心的事,經費上的支出更是壓得她喘不過氣。房租、水電、運營成本、人員工資……每一項支出都壓在她心底,可學校唯一的經濟來源卻只有孩子們學費。盡管多年來她不領一分錢工資,甚至用家族企業收入補貼學校開支,可學校運營仍入不敷出,但她仍為許多特殊家庭減免學費,并多次承諾絕不會讓孩子因經濟原因離開學校。

疫情期間學校虧本上百萬,但她仍堅持為孩子和家長開展線上無償教學。2021年春節,她更自費為“一戶多殘”家庭送去春節溫暖。

積極宣傳 擴大社會關注度

十幾年來,她主動對接全國、省、市多家媒體,積極倡導社會關注孤獨癥等特殊兒童。她還多次組織“愛的彩虹”系列公益助殘、“圓夢工程”等大型公益活動,讓孤獨癥及智力障礙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會、自立自強,讓社會更多的人共同關注弱勢群體。

贈人玫瑰,手留余香,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畢占敏她的人生目標!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看到特殊群體,讓更多患有孤獨癥的孩子能在社會關愛下,走出孤獨世界,去觸摸和擁抱屬于他們的那顆小星星。

“海上守護神”為生命撐起安全傘

高燕吞,男,1978年4月出生,泉州市安捷海岸救援服務中心黃金海岸大隊隊長。作為一名退伍軍人,高燕吞長期堅守在石獅黃金海岸海域,時刻保持警惕,不敢懈怠貽誤救人時機,練就了一身水中救人的過人膽識和熟練技術。2023年6月,他挽救一名溺水女游客、2023年7月,他利用自己對潮水的認識成功營救3名游客……20多年來,高燕吞一次次在狂風惡浪中將海上遇險、溺水的群眾平安轉移上岸,被當地群眾稱贊為海岸“守護神”。2023年7月入選“福建好人榜”。

時刻保持警惕,爭分奪秒救群眾

2023年6月2日下午1點30分,高燕吞接到海事局救援電話,有名女游客在黃金海岸海域輕生跳海。高燕吞緊急趕到該海域事發現場,發現海面上漂著一個人,高燕吞以最快的速度橫渡海面到輕生者身邊并拖移到礁石上。此時輕生者已無心跳、口吐白沫、全身發紫,高燕吞趕緊進行胸外按壓及人工呼吸,并讓游客幫忙撥打120。經過高燕吞十幾分鐘的緊急急救,輕生者慢慢恢復血色并睜開眼睛。120抵達后,高燕吞又協同將輕生者轉移到救護車上。

據統計,2023年高燕吞累計在紅塔灣、黃金海岸、觀音山等海域參與救援被困礁石及海上溺水群眾52起,共98人,挽救了多個家庭。其救人善舉得到了各級報刊的相繼報道,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贊譽。

苦練技能本領,危急之時顯身手

海上救援不僅是一項高風險的工作,也是一項科學嚴謹的專業技術。高燕吞刻苦學習,積極參加游泳技術和救援技術培訓,把課堂上學到的救援知識,很好地運用到了實踐中。

海邊救援,經常面臨著惡劣的氣候,狂濤的海浪,縱有一身力氣,無泳技、救技和膽量是不夠的。2023年7月5日半夜11點40分,安捷中心接到海警救援電話,有3名游客被困浯沙燈塔海域礁石上。高燕吞立馬趕到現場,發現海水已經將整個礁石淹沒且風大浪高、暗流洶涌,若一個大浪涌過來,礁石上的游客就會被海浪卷走,高燕吞立馬與警員商議,自己先橫渡海面到游客身邊。因海面一片漆黑增加了救援難度,高燕吞憑借豐富經驗,找準方位,快速游到受困者身邊,讓三位游客穿上救生衣并安撫他們的情緒。警員也緊急聯系黃金海岸游艇公司出動救援,在等待游艇期間,海水已經漲到了他們肚子上,幾人隨時有被海水沖走的風險,高燕吞不曾放棄,始終牢牢地抓住三位游客并不斷鼓勵安慰他們。最終,在情況失控前,快艇到達了礁石旁,高燕吞平安順利將游客轉移到岸上并移交派出所。

熱心公益活動,積極弘揚正能量

高燕吞多次組織救援隊員深入當地學校和社區為學生、群眾講授和演練預防溺水知識,先后多次參加閩臺対渡海上潑水節和石獅海上綜合應急演練。此外,高燕吞也時常組織隊友到紅塔灣、黃金海岸等海域開展凈灘活動,累計清理沙灘垃圾超7噸。疫情期間,高燕吞及其隊友們也積極投入抗擊疫情工作,深入鎮區街頭幫助噴藥消毒,向群眾宣傳防護知識,用實際行動踐行公益先鋒。

童桂賢:堅守匠心18年 傳播三明“好聲音”

童桂賢,女,漢族,1976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主任(原三明市歌舞團團長),國家一級藝術管理、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2007年擔任三明市歌舞團團長,2013年因機構改革,單位更名為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18年來,童桂賢作為單位主要負責人,始終帶領三明市歌舞團進行文化體制改革走向,并通過開展志愿服務的形式讓文藝走進千家萬戶,累計組織開展流動舞臺車下鄉志愿演出1381場,地方劇種非物質文化演出500余場,“夜三明”百姓大舞臺200余場等。同時,她還堅守匠心,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精品劇目,2021年創作的情景音樂劇《風展紅旗如畫》受邀赴國家大劇院演出,2023年創作的音樂劇《幸福的煙火》在中國·上海第二十二屆國際藝術節上展演,讓本土文化走出三明。

2012年5月,童桂賢被共青團福建省委授予“第九屆五四青年獎章”;2013年4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先進工作者稱號”;2015年10月被中宣部等單位評為“全國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在她的帶領下,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于2009年11月被國家人力資源保障部、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集體”;2017年3月榮獲“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稱號等。

用心志愿服務,讓文藝演出走進群眾

2008年春節前夕,閩西北遭受歷史罕見的冰凍災害,致使鷹廈鐵路停運,又趕上春節返鄉潮,上千名旅客滯留在三明火車站,一時間焦急抱怨情緒在候車大廳蔓延。那時童桂賢正帶領團里的演員在大田縣送戲下鄉,接到市委慰問演出的緊急任務后,連夜坐著流動舞臺車趕回三明市區,直奔老火車站廣場。演出時氣溫已是零度,當她演唱完畢,旁邊的一名觀眾由衷地贊嘆:“哇!你這身體可真不錯!”她一時有些茫然,不明白這突如其來的稱贊。那名觀眾接著解釋道,“這么冷的天,我們穿著羽絨服都覺得冷,你穿這么單薄的晚禮服,還唱這么好。”童桂賢微笑著回應,“作為一名演員,任何時候都要以最佳狀態出現在觀眾面前。”演出結束當晚,她就發起了高燒。但時至今日,她每每回憶起那場演出仍倍感自豪,能夠第一時間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最需要的群眾身邊,就是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2017年,她受國家大劇院邀請赴京參加獨唱音樂會演出,成為第一位在國家大劇院舞臺上放歌的三明人。這次演出后,她萌生了讓三明市區群眾也能走進劇場欣賞到高雅藝術的想法。于是,她向三明市財政申請100萬元資金,推動三明市“周周有戲看”系列公益演出的成功立項。截至目前,連續8年來“周周有戲看 季季有精品”已演出近400場,成為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成為持續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一張靚麗名片。

正因為這一系列公益惠民演出的開展,三明市客家文化藝術中心也收獲眾多榮譽,如:2012年2月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三八紅旗集體”;2012年3月被全國婦聯評為“全國婦女創先爭優先進集體”;2023年被中宣部授予“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示范項目”等。

用情創作精品,讓本土文化走出三明

三明是毛主席詩贊“風展紅旗如畫”的中央蘇區核心區、是中央紅軍長征的四個出發地之一。2019年,為打造“風展紅旗 如畫三明”城市名片,童桂賢組織創作并主演音樂劇《風展紅旗如畫》。劇中,她飾演的阿姆在掩護紅軍傷員轉移時不幸犧牲。為更好詮釋這一角色,排練結束后,偌大的劇場里只留一盞頂燈,她在空蕩蕩的劇場里,一遍遍倒在高臺上演繹阿姆犧牲的那一幕,揣摩人物心境。一次,值班門衛巡視劇場時,還被躺在地上的她還嚇了一跳,勸慰她說,“童團長,已經凌晨了,不要這么拼命哦!”聲音里流露出了敬佩和關心。該劇于2021年4月受邀赴國家大劇院演出。

2022年,為響應國家發改委文件精神,她以文化為媒,創作并演出音樂劇《幸福的煙火》。從四處籌措資金到奔赴國家大劇院、上海歌劇院組建一線主創團隊,再到夜以繼日的排練……她身兼策劃者、執行者及主要演員等多重角色。2023年10月,該劇在中國·上海第二十二屆國際藝術節上展演,成為持續推動滬明對口合作走深走實的生動實踐。

用力守正創新,帶領三明市歌舞團走向新生

2007年,年僅30歲的童桂賢擔任三明市歌舞團團長。當時單位財政緊張,甚至連音響設備都需向其他單位借用。面對這一困局,她果斷提出“四不怕”原則——不畏坐冷板凳、不懼吃閉門羹、不恥丟面子、不怕碰釘子。她帶領全團成員,開拓市場,逐步補足差額撥款單位資金缺口。

2008年,根據三明市政府常務會議的指導精神,她在全省率先啟動國有文藝院團的人事機制改革。為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她提出“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以崗定酬、合同管理”的原則。這一改革使得廣大演職員工從原來的“要我干”轉變為“我要干”,歌舞團也從最初的8人發展到近100人,年收入也從30萬元增長到1500萬元。不僅實現了“起死回生”,更實現了“一年一個樣,幾年大變樣”的跨越式發展。

大姨11年照顧腦癱雙胞胎不言悔

陳雅珠,女,漢族,1971年8月出生,福州市馬尾區羅星街道沿山社區居民。陳雅珠的五妹早產生下一對雙胞胎,因孩子早產護理費用高昂且又罹患腦癱,親生父母和養父母接連放棄了對雙胞胎兄弟的監護。面對可憐無助的兄弟倆,樸實善良的陳雅珠默默接過照顧二人的重擔。為更好地照顧他們,擺攤的陳雅珠不得不將他們帶在身旁,回到家她無暇顧及自身勞累,立即為他們洗衣、做飯、洗漱、按摩,無怨無悔守護他們成長。她用3000多個日日夜夜的不離不棄,為他們遮風擋雨,用愛構筑一個溫暖的家。2024年1月被評為2023年第四季度“福州好人榜”身邊好人。

兩車三人的生活,是他們的日常

馬尾區君竹路上賣水果的小攤前,站著一個中年女人,神色疲憊,時不時望向身邊的一輛小推車,里面坐著一對雙胞胎。路人都以為她是兩個男孩的母親,而她其實只是男孩的大姨陳雅珠。

為了照顧這對腦癱雙胞胎,陳雅珠總是將他們帶在身邊一起擺攤。她每天吃力地推著雙胞胎兄弟小浚和小滔坐的車越過馬路到對面攤位,將車搬上臺階后,叮囑兄弟倆:“你們乖乖坐著,大姨很快回來。”隨后,她讓一旁的大姐幫忙看著孩子,轉身又推著裝滿水果的三輪車出來售賣。兩車三人,這樣的擺攤生活,早已成為她和兩個孩子的日常。小浚和小滔已年滿17歲,本該是上學度過快樂的日子,卻只能在小小的推車中長大。

兩次被拋棄,大姨陪他們走下去

說起小浚和小滔的身世,陳雅珠既無奈又難過。兩個孩子是她五妹的,2006年,雙胞胎兄弟早產出生,但五妹家境貧困且早產護理費用高昂,兩孩子便由三妹領養。三年后,兩孩子不幸罹患腦癱,孩子6歲時,三妹把孩子送回娘家后便銷聲匿跡。看著哭了4天4夜、不吃不喝的兩個孩子,陳雅珠不忍心不管不顧,便獨自帶他們擺攤生活。

一開始,兄弟倆個子還小,她出門擺攤,一個個背出門,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她的身體也大不如前,她不得不請人幫忙焊接推車,讓兄弟倆坐在推車里。

生活艱辛,大姨用心照顧不后悔

11年來,陳雅珠租住在15平租房里獨自照顧兄弟倆成長。兄弟倆極度缺乏安全感,她就無時無刻陪伴著他們,回到家,陳雅珠時常給他們做全身按摩,并想方設法為孩子準備各種營養美食。在她的努力和堅持之下,兄弟倆情況有所改善,小滔已經會說話,并能扶著站立,小浚的腦袋也不像之前一樣總是歪著,偶爾還能喊出“阿姨、伯伯”。

因為執意要帶著兄弟倆,她和丈夫關系惡化,丈夫帶著兒女離開馬尾,只留下她一個人。可盡管這樣,她說自己也不后悔,“許多人看到這個情況,都讓我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可是我真的舍不得,就算他們都放棄,我也會陪著他們走下去的。”陳雅珠堅定地說。

三十載公益行 用手藝傳遞愛

蔡藝卓,男,漢族,1967年3月出生,群眾,歐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廈門市第十六屆人大代表、集美區第十三屆人大代表。秉持著“左手做手藝、右手做公益”的理念,蔡藝卓創業30年,做公益也堅持了30年。連續多年組織公益滇藏行,帶領“手藝扶貧”美發團隊定點互助貧困偏遠小學;連續12年帶領行業協會無償獻血;在全國發起“手藝脫貧+公益美育”活動,精準幫扶對口扶貧地區,培養一批手藝人幫助其就業創業;關愛盲人等弱勢群體,開展盲人就業培訓計劃、開發盲人洗護產品、捐助殘疾人職業培訓學校;組織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堅持8年為西藏鄉村困難兒童捐贈書籍;積極組織參與各類公益活動,累計捐贈款物金額1510萬元。

蔡藝卓2021年5月被福建省紅十字會授予“福建省紅十字會人道銀質獎章”,2022年3月被福建省紅十字會授予“福建省紅十字會人道金質獎章”,2023年被福建省文明辦評為第三季度“福建好人”等。

積極籌善款捐物資 愛心書籍送西藏助學

“企業的文化是左手做手藝,右手做公益。”蔡藝卓說。2020年疫情期間,他個人向廣東省茂名市統戰部、廈門衛健委、廈門弘愛醫院等捐贈口罩消殺物資75.6萬元;2021年8月,向南京市張家界紅十字會、廈門思明區中華街道辦、藍天救援隊等地捐贈消殺物資142.8萬元;2022年3月,向廈門市同心義工服務中心等捐贈消殺物資3萬元。

蔡藝卓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把黃金屋搬到孩子們需要的地方。”每年“9·9公益日”他都組織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克服路途遙遠、缺氧等困難,堅持8年為西藏鄉村困難兒童贈書。

連續三年公益滇藏行 連續12年帶領協會無償獻血

2023年6月2日至14日,蔡藝卓帶領“手藝扶貧”美發團隊一起深入西藏開展公益活動。他們克服高原反應、惡劣氣候、道路交通等困難,為措瓦鄉小學、宗西鄉小學、莽嶺鄉小學等六所學校的學生送去書籍、學習用品等價值16萬元的愛心物資。這是他們連續第四年開展西藏公益行活動。

第一次到西藏時,蔡藝卓得知那里有的孩子因為生活條件艱苦,頭發長了是用削鉛筆的刀片削短,心情十分沉重。所以每次進藏,他們都會為孩子理發,并教老師手藝,把理發工具和技藝一起留在學校。

身為會長,他還連續12年帶領廈門市美發美容化妝品行業協會參加無償獻血,獲廈門市中心血站、廈門市無償獻血者協會頒發的“奉獻獎金獎”;他每周組織美發同行到嘉蓮街道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老人免費理發……蔡藝卓表示:“我們做的是美的事業,除了用手藝傳遞外在美,更要用公益傳遞內在美。”

在全國發起手藝脫貧活動 在對口扶貧地區精準幫扶

2018年,蔡藝卓在全國發起“手藝扶貧+公益美育”活動,在廈門市對口扶貧地區甘肅臨夏州精準幫扶,培養一批手藝人,幫助其就業、創業。“把這些年輕人接到廈門,包機票、包吃住,免費教手藝。”蔡藝卓說。通過手藝扶貧,先后幫扶60人。2021年9月,開展百名盲人就業培訓計劃,向愛心殘疾人職業培訓學校現場捐贈12萬元人民幣。他開發出盲人專屬洗護產品,在外包裝和瓶身上印制盲文,為業內首創。

此外,2022年7月,在鼓浪嶼黃家花園舉辦“歐芭元宇宙愛的傳承公益行”,他個人向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捐贈了價值5萬元愛心物資,向廣東省茂名市盲人協會捐贈了價值10萬元的愛心物資一批;與社會組織共同發起“修護的力量”公益活動,向廈門市慈善總會捐贈公益基金100萬元人民幣。

看守所民警張詩佳:永不凋謝的芳華

張詩佳,女,漢族,1994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生前系南平市看守所四級警長。2022年12月底,奮戰在管教崗位上的張詩佳突感不適,腹痛難忍,緊急送醫后被確診為癌癥晚期。在與病魔抗爭8個月后,2023年8月24日,張詩佳與世長辭,年僅28歲。參加工作以來,張詩佳始終奮戰在監所一線,盡心盡責做好政勤管理、后勤保障、管教勤務等各項工作,在短暫的一生中,她用青春抒寫對事業的熱愛,以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胸懷仁愛的為民情懷、擔當盡責的實干精神、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踐行新時代人民警察的核心價值追求。2023年8月被南平市公安局授予個人三等功,2024年1月被福建省公安廳追記個人一等功。

“等我病好了就回去上班”

張詩佳自幼家境貧寒,但她勤奮好學,學生時代一直表現優異,在大學一年級時,其父親因病去世,張詩佳靠勤工儉學和獎學金獨立完成了學業。大學畢業后,張詩佳以優異成績考入人民警察隊伍,分配到南平市看守所工作。從基礎薄弱的政勤管理,到繁雜瑣碎的后勤保障,再到疫情防控期間的管教勤務,她都勇挑重擔、勤勉敬業,把滿腔熱忱傾注到事業之中。面對南平市看守所搬遷帶來的繁重后勤任務,她以所為家,白天負責采辦事務,晚上加班加點制作賬目。不是財務專業的她,通過刻苦鉆研,熟練掌握了監所相關財務知識,短短3年時間里,經手了80多本賬本、8萬多條賬目,有效保障了全所工作順利開展。直至生命的最后時刻,躺在病床上的她仍牽掛著監所工作,說:“等我病好了就回看守所上班。”在場的同事和家人聽了忍不住紅了眼眶。

用心用情感化在押人員

張詩佳堅持“教育、感化、挽救”,以用心用情的“人性化”管理,幫助一個又一個被監管人員洗滌心靈、塑造新我、重拾熱情、重獲新生。針對一位新入所的被監管人員抵觸心理強、用絕食方式對抗管理的情況,她每天找該被監管人員談心談話,耐心拉家常,反復講解法規政策;當得知其消化能力差,需要適當增加運動量,還為其申請了病號餐,每天抽空到監室陪其走路,像照顧親人那樣無微不至,該被監管人員直至出所再也沒有違反過監規。張詩佳把愛民情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及時帶每個患病的監管人員看病就醫,細心叮囑他們按時吃藥;記住每個被監管人員的生日,逢年過節都會送上祝福。被監管人員把她當作沒有血緣的親人,親切地稱她為“好家長”。

28歲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張詩佳像一束光,照亮高墻內迷途的靈魂,她以青春的芳華和無悔堅守,踐行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錚錚誓言。

一日內連救兩人不留名 見義勇為顯本色

陳志亮,男,1985年12月生,中共黨員,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上杭縣供電公司紀委辦專責。2023年7月1日,陳志亮中午在上杭縣紫金北路救助交通事故受傷人員,下午在東門汀江浴場救助溺水群眾,一日內連救兩人,獲得無數群眾贊譽。不僅如此,多年來,他樂于助人、見義勇為的事跡更是數不勝數,也曾作為國家電網公司東西人才幫扶隊伍中的一員先后兩次遠赴雪域高原開展援藏工作。他多年來行善事的經歷,被同事、鄰居們不斷傳頌,他的事跡也不斷匯聚成“點點星光”點亮“道德星空”。2016年2月,被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評為國網福建省電力公司物資管理先進個人;2023年1月,被國網林芝供電公司評為國網西藏林芝供電公司優秀幫扶工作者;2024年2月,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

路遇車禍現場施援手

2023年7月1日14時30分許,上杭縣紫金北路口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路過的陳志亮立即上前查看狀況,事故造成2名群眾受傷,其中一位江姓大爺傷勢嚴重,頭部出血并伴隨嘔吐癥狀,現場情況不容樂觀。陳志亮見狀第一時間撥通報警電話,并一邊指揮過往車輛靠邊行駛,避免出現二次事故。救護車在5分鐘后到達事故現場,他幫忙把傷者抬上救護車,并向交警告知現場大致情況后才離開。

事件發生后第五天,江姓大爺的家人經過多方打聽得知好心人是陳志亮,于是特地將一面題字為“路遇危難施援手 見義勇為揚正氣”的錦旗送到陳志亮手中。

危急時刻勇救落水者

事實上,7月1日當天陳志亮做的好事不止這一件。在路遇交通事故大約4個小時后的傍晚時分,他陪年幼的兒女到東門江濱浴場游泳。中途休息時,他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斷斷續續的呼救聲,循聲望去,一名溺水者在離岸10余米處不斷掙扎并隨水流向江中漂去。眼看江水快要淹沒溺水者的頭頂,危急時刻陳志亮毫不猶豫地縱身跳入水中,快速游到溺水者的左后側,一只手抓住溺水者的左手上臂,另一只手奮力向岸邊游。很快,那名溺水者被成功救上岸,陳志亮在反復確認其身體并無大礙后便悄然離開了。

凡人義舉廣流傳,人善心美引贊譽

在平凡生活中,陳志亮還默默無聞地救了好多人。2020年夏季,同樣在上杭縣汀江浴場,他救助另一名溺水女童,該女童在游泳時,不慎將身體翻出游泳圈,他第一時間跳入水中將其救上岸。2022年3月25日20點左右,正值陳志亮在西藏林芝幫扶期間,他注意到一名少年在尼洋河邊徘徊,略顯異常,他及時走上前去與其談心,得知其患有輕度抑郁癥加狂躁癥,于是他默默守護該少年2小時并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后一路護送少年回家。2023年8月7日晚7點左右,在上杭縣汀江浴場,一名少年未佩戴任何安全泳具溺水掙扎,陳志亮克服少年因恐慌掙扎反壓其肩膀的危險,成功救起少年。

陳志亮多年來行善事的經歷,被同事、鄰居們不斷傳頌,他的事跡也不斷匯聚成“點點星光”點亮“道德星空”。

退役軍人結伴逆海而行 勇救輕生女子

戴培源,男,漢族,1986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漳浦縣交通運輸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陳藝宏,男,漢族,1988年12月出生,福建福船一帆新能源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員工。2023年8月,戴培源、陳藝宏他們在相約去駐訓部隊看望戰友途中,在一海域發現一女子下海輕生,他們不顧個人安危、齊心協力將落水女子救起,并耐心安撫至放棄輕生念頭后悄然離去。事后,該女子當面向他們贈送錦旗表示感謝。2024年2月,上榜2023年第四季度“福建好人榜”。

機警察覺危險 當機立斷奮力救人

2023年8月8日,退役軍人陳藝宏與戴培源相約去駐訓部隊探訪戰友,路過漳州市歡樂島往古雷方向海域,陳藝宏隱約發現有人往海深處走去,但此地并非游泳海域,他覺得奇怪便示意戴培源往海的方向看去。二人發現一名女子衣著完好,卻直往海中央走去,且周圍沒有游客和救生員,戴培源立即判定可能是輕生女子。于是,他脫下鞋,沖向該女子方向。此時風大浪急,腳下不時有石塊、貝殼類尖狀物刺痛著戴培源的腳底板,他顧不上疼痛快速拉起該女子。

“不要管我,讓我死了算了……”正當戴培源欲抱起女子往回走時,該女子極力反抗,十分不愿意回去,并不時掙脫戴培源的手,救人過程中,戴培源逐漸了解了該女子決然輕生的原因。盡管該女子輕生的欲望依舊強烈,讓救人難度越來越大,但他還是邊勸說邊抱起該女子往岸邊靠近。陳藝宏因是傷殘軍人,腰椎間盤突出做過手術,手臂也無法用力,于是他在沙灘上就地取材,拿了兩個泡沫浮球做好了救援后勤保障工作。該女子被成功救上岸后,意識清醒,身體無大恙。而戴培源卻因用力過度,加上嗆了不少海水,回到岸邊時已是精疲力盡。盡管如此,戴培源還是和陳藝宏一起耐心安撫該女子,反復做思想工作,待她情緒穩定后才離開。

舍己救人不留名 獲贈錦旗表謝意

“那天走得太匆忙,他們也沒留名,我現在也想通了,活著才是重要的!”過了幾日,被救女子阿花(化名)在刷抖音時,意外刷到陳藝宏的抖音視頻,就在抖音評論區留言,而后與陳藝宏取得了聯系。“他們婉拒了我好幾次,我還是要感謝他們的救命之恩。”得到陳藝宏和戴培源的同意后,阿花(化名)與兩位恩人相約來到漳浦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她將一面繡有“舍己救人 見義勇為”的錦旗鄭重地交給退役軍人陳藝宏和戴培源,贊揚他們不顧危險,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的行為。

退役退伍不退志 服務群眾葆本色

事實上,戴培源并不是第一次救人。早在2021年還在服現役期間,他有一次因公外出,車停在福清市鏡洋鎮省道路邊等候時,看到一輛貨拉拉面包車因故障翻車在路上,他第一時間找來錐子敲碎車玻璃,盡全力迅速把司機從車中拉出,抱到路邊安全區。查看司機情況后,現場對其進行心肺復蘇急救。司機也因救護及時,在急救車人員到來時已恢復意識。

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陳藝宏和戴培源表示,脫下軍裝只是身份的轉變,不變的永遠是軍魂,以后碰到這樣的事情,他們還會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