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大田縣:打通鄉村理論學習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http://976uc.com?2018-12-10 15:26:48 來源:文明風

?

鄉村講師團在桃源鎮上課現場?

文明風12月10日訊(通訊員 高上釵)2018年以來,大田縣在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建設活動中,為了打通鄉村理論學習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按照“黨政主導、群眾主體、講習搭臺、社會參與”的大講習格局要求,充分整合縣黨校、文化場館、黨員活動室、鄉鎮文化站、村級文化活動室等場所資源,按照有牌子、有場所、有設備、有制度、有管理、有資料“六有”標準,探索建立了“新時代講習所”“市民講習所”“農民講習所”“工人講習所”“老干部講習所”,規范化建好縣、鄉、村三級講習主陣地,定期不定期集中開展“課堂式大宣講”。

大田縣鄉村講師團陳愛蓮宣講場景

2018年初,全縣建立45個講習所,8月份成立鄉村講師團,相應組織“田頭專家”“健康大田”“田陽文化”“大田河長”“青春筑夢”等五個宣講隊,按照理論全覆蓋的原則,制定下發《大田縣設立鄉村講師團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實施方案》,聘請全縣各單位理論功底深厚的黨員領導干部、專技人員、住村特派員、先進典型、致富能手、退休老干部等人員作為“講習所”和鄉村講師團宣講員,聘用兼職宣講員180多人。講習所、宣講團隊成員深入企業、農村、社區、為廣大干部群眾帶去全面深刻、透徹詳細的宣講報告,還到山頭、地里和家中與基層與百姓面對面互動交流,針對大家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進行全面解讀。截止日前,全縣共組織宣講550多場次,參加學習活動基層干部群眾達3.5萬人,在宣講學習形式、內容、手段上功夫,力求做到“求活、求實、求鮮”,不斷提升學習運用的實踐性與有效性。

大田縣鄉村講師團陳愛蓮宣講河長制場景

在宣講形式上求“活”。一是因地制宜搭建平臺,進行宣講,不拘形式,把宣講課堂搬到農家小院、祠堂、涼亭、田間地頭、村口橋頭、廊橋、茶館、茶園、果園、農家書屋等地點,開設短小精悍的“微課堂”。石牌鎮通過廣播、入戶等“接地氣、沾泥土、帶露水”的宣傳方式宣傳解答十九大精神,對于年老黨員實行送學上門,將黨的十九大精神送到家中。二是借助微信、“廣播村村響”等平臺,及時宣講黨的相關政策,堅持“搭文化臺,唱宣講戲”。建設鎮充分利用“村村喇叭”對十九大報告進行宣傳,保證每天廣播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20分鐘;三是借助農村圩日進行宣講,利用農民云集圩市的有利時機,在圩市設點宣講、發放宣傳單,使宣講覆蓋面更廣,更加深入人心,同時在全縣各村各企業主要街道新增宣傳欄、標語和公益廣告,營造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良好氛圍。

鄉村講師團上課情景

在宣講內容上求“實”。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確定“主菜單”;在全面把握重大意義、重大觀點和重大部署的基礎上,結合省、市、縣貫徹落實的舉措,精心設計多個參考專題,下發到各鄉村,為宣講提供“主菜單”;各地根據實際,將宣講“主菜單”進一步細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宣講“子菜單”。注重回應群眾關切,聚焦群眾最關心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結合學習手冊,重點向群眾講解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和民生保障建設,讓老百姓知道未來該干啥、怎樣干,深刻領會黨的十九大與大家日常生產生活的緊密性,從而關注黨的十九大,跟著十九大步伐走。

農民講習所在田間地頭給農民宣傳黨的政策

在宣講手段上求“鮮”。圍繞民生熱點,形成“地方菜”,根據鄉村振興戰略,涉及“三農”、教育、醫療、脫貧攻堅等農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內容,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豐富內容,分解成一個個小題目,形成內容全面、特色明顯的農村“地方菜”,努力讓這些話題成為農民朋友喜歡的微宣講的“地方菜”。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契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抓手,以貧困戶幫扶為重點,各幫扶責任人借入戶幫扶的機會,對脫貧戶宣講脫貧攻堅期間政策,打消思想顧慮,確保穩定脫貧,對未脫貧戶宣傳就業扶貧和健康扶貧等政策內容,化幫扶外力為脫貧動力,確保如期脫貧。大田縣鄉村講師團自2018年8月組建以來,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建設等主題,深入開展“大學習”活動,其中鄉村講師團,共開展宣講活動44場,受眾約11207人。講師團成員隊伍深入基層宣講新思想,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真正實現將黨的十九大精神送到村民的心坎上,開創了“零距離、心連心、接地氣、全覆蓋”生動宣傳十九大的良好局面,讓十九大精神在基層一線得到充分的傳播,從而推動十九大精神春風化雨般落細、落小、落實。(大田縣委文明辦高上釵)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