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福建:保護傳承文化遺產 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http://976uc.com?2018-06-13 08:54:08 來源:東南網

  百姓大舞臺活動現場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在福州三坊七巷舉行泰寧非遺進坊巷活動

  三明萬壽巖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一級文物——明德化窯白釉“何朝宗”款渡海觀音立像

  廈門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東南網6月13日訊? 6月9日是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文物保護法》,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在全省范圍內的影響力,充分展現福建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實踐的豐碩成果,當日,由福建省文化廳主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系列活動啟動。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主題是“多彩非遺,美好生活”“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圍繞主題,我省組織了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展覽展示展演活動200多場,展現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對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特殊作用。

近年來,省文化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創新、傳統工藝振興、文化遺產與旅游結合、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等,取得明顯成效。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保護好福建文化遺產,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也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對凸顯福建歷史文化價值,延續福建歷史文脈具有重要意義。我省將全面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傳承理念,依法履行法律賦予的工作職責,改革創新,積極作為,像熱愛生命一樣去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福建文化遺產,為文化強省建設作出新貢獻,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

講好福建故事 綻放多彩非遺

福建省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大省之一。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領導下,省文化廳認真貫徹落實《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主動作為,強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

一是加強法制建設,積極推進《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立法工作。

二是加強體系建設,四級非遺保護名錄體系初步形成。全省共七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成為我國迄今在國際非遺保護三個系列上獲得大滿貫的唯一省份。全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130項,居全國第九位;省級項目490項,居全國第17位;國家級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43人,居全國第三位;省級傳承人735人,居全國第六位。全省有2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1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納入市、縣兩級管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1300多項。

三是加強機制建設,非遺保護傳承環境不斷優化。

探索推進非遺保護傳承改革創新工作機制。推動設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推動將臺灣同胞納入我省非遺傳承人評審對象;從2011年開始,組織實施“閩籍書畫名家搶救工程”系列活動。推動非遺保護融入文化精準扶貧,組織實施的福建農民漆畫工程榮獲2017全國文化館(站)優秀群眾文化品牌榮譽稱號。

探索建立非遺評審機制和資金投入和管理使用機制。制定了《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評審管理暫行辦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和《福建省非物質文物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探索建立非遺保護傳承情況評估機制。組織實施對入選聯合國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南音項目進行保護傳承情況進行評估,目前,評估工作正有序推進。

推動建立振興傳統工藝工作機制。認真落實國務院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細化完善福建省振興傳統工藝實施意見;建立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在文化和旅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383個傳統工藝項目中,我省有21個項目入選,總數位列前茅。

探索建立非遺宣傳展示工作機制。從2006年開始,連續12年在遺產日期間在全省組織開展系列展示展覽展演活動;組織參與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舉辦的重大活動,如廈門金磚會晤、 “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綠色發展”專題宣介會等。組織編撰《中國建窯建盞大觀》《中國德化瓷器大觀》《福建非遺項目名錄》《中國農民漆畫作品集》等書籍。

四是加強能力建設,積極組織實施國家非遺保護傳承研培計劃。福建省共有3所院校入選“研培計劃”,已舉辦2期研修班和21期培訓班,共計培訓學員約1300人次;2018年將舉辦6期研修班和6期培訓班。

為進一步講好福建故事,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加強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下一步工作將著力于:

非遺保護法制建設。加強與省人大的溝通協調,推動《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在年內正式通過,為我省的非遺保護傳承提供法律保障。

非遺生產性保護。組織開展非遺生產性保護傳承單位申報活動,全省選取若干條件比較成熟的非遺保護傳承單位,作為重點扶持對象,在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給予扶持。

組織開展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在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9日)期間,省、市、縣文化部門三級聯動,將集中組織開展系列宣傳展示活動。文化廳及直屬單位將開展10項活動,各設區市同步統一舉行1場啟動儀式和49場展覽展示展演宣傳活動,各相關縣市區將安排100場活動。

籌辦福建優秀傳統文化大展。目前,正策劃舉辦以絢麗多彩的福建文化為主題的福建優秀傳統文化大展。將通過圖片展板、實物展示、現場展演、數字化展示等形式,從多元深厚的文化底蘊、開放包容的人文精神、特色鮮明的文化風采、永續傳承的福建文脈等四個單元宣傳展示福建優秀傳統文化。

實施“研培計劃” 提升傳承能力

2015年,文化部、教育部啟動的非遺研培計劃,旨在為非遺保護提供高校的學術和教學資源支持,幫助非遺傳承人群“強基礎、增學養、拓眼界”,提升傳承能力。我省共有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福建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福州大學工藝美術學院3所院校入選“研培計劃”參與院校,目前已舉辦研修班2期、培訓班 21期,共計培訓學員約1300人次。主要做法:

認真組織,凝聚共識。將非遺研培工作列入全省文化工作重要議事日程,進行專題部署,聽取工作匯報,解決實際問題,組織專項檢查。

領導重視,嚴格把關。靠前把關,對年度總體研培工作計劃、研培班次確定、研培課程設置、研培教師選聘、研培學習安排等工作,進行專題討論研究。對3個研培工作參與院校報送的工作安排加強審核。

加強調研,供需對接。文化廳會同相關參與院校積極組織開展調研活動,了解社會需要和傳承人需求,合理安排班次、課程設置、授課老師等,做到學校有備而教,學員有備而學。

多元交流,增強實效。推進跨界交流,盡可能同時開設不同方向的兩個班次,鼓勵學員們之間進行跨專業的自主交流。推進社會傳播交流,開設微信公眾號“八閩百工”,同步推出培訓課程的相關內容。推進參觀交流,安排學員進企業下工廠參觀交流。推進展示交流,將培訓學員的作品進行集中展示,并獨立編輯成冊,分發學員學習借鑒。

研培計劃培養了一批非遺保護傳承年輕人才,福建藝術職業學院2017年的建盞燒制技藝培訓班學員有8名被評為“南平市建陽區第三批建窯建盞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有3名被評為南平市建窯建盞“十佳新秀”。福州大學的參訓學員的作品參加各省地方作品展90余人次,獲各類獎項28人次。

創新文物保護 打造活態傳承

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以“文化遺產的傳播與傳承”為主題。福建省各地文物博物館單位結合活動主題,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相關宣傳活動和公眾體驗傳承活動等130余項。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普及文物保護法和相關文物保護知識,擴大文物資源共享。在福建博物院舉辦“必由之路——福建船政與近現代中國改革開放展”“張瑞圖書法藝術作品展”,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開展“描紋尋史——守望文化記憶兒童畫繪制活動”,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開展“文化遺產進社區、進學校活動”,福建民俗博物館開展“漢服展示與體驗”“傳統漢服折紙DIY活動”等慶祝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經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省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33251處,擁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4處,全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7處291個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921處,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764處。經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全省共登記可移動文物為469222件/套(769364件),其中珍貴文物共92748件/套(118592件)。全省博物館達128家,其中國家級別博物館達31家(國家一級博物館5家,國家二級博物館9家,國家三級博物館17家)。

近年來,福建省文物部門加強探索,創新方法,扎實工作,擴大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推動我省文物事業發展,文物保護工作成績斐然。

世界文化遺產申報取得重大成果。廈門鼓浪嶼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全面推進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工作。

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取得新進展。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文物工作會議,出臺《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五年行動計劃,重點做好中央蘇區(閩西)革命舊址保護規劃和項目實施。《南平市朱子文化遺存保護條例》《龍巖市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和《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辦法》先后出臺。省政府公布第二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11個,會同省住建廳公布2017年重點改善提升15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和傳統村落。

大遺址保護取得新突破。三明萬壽巖成功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實現了我省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零的突破。“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窯址”考古榮獲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稱號,成為我省第五個列入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項目。

陳列展覽水平躍升顯著。近年來,博物館致力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全省博物館免費開放,講好福建故事,活化八閩文物。扎根本土,打造精品展覽,增加館際交流,借鑒提升能力,近5年累計舉辦各種展覽活動4000余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觀。2017年舉辦展覽活動980余場,參觀人數2800余萬人次。

社教宣傳功能發揮明顯。博物館社教活動成效明顯。2014年和2015年,福建省分別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全國“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試點省份,并分別在全國完善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提升試點工作總結推廣會上作典型交流。每年“5·18國際博物館”期間,全省博物館相繼推出各類社教活動共200余項,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第八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將于今年11月23至26日在福州舉辦,由博物館展示、文博企業展示、公益服務平臺和公眾文化互動空間四大板塊構成,將進一步激發全省博物館的創新活力。

非國有博物館發展迅速。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福建省非國有博物館數量達到27家,占全省博物館總數的21%。非國有博物館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有博物館門類空白,一些非國有博物館能夠體現行業特色或區域特點、反映民族(民俗)文化,成為福建省現代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有益補充。2017年出臺了《福建省文化廳關于進一步促進福建省非國有博物館發展的實施意見》,規范辦館行為,多渠道扶持非國有博物館。省文化廳、省財政廳日前印發了《福建省非國有博物館以獎代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有效促進了福建省非國有博物館的健康有序發展。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