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思明區(qū)公布第二批區(qū)級非遺名單 “何厝小操隊”名列其中
http://976uc.com?2018-03-09 08:57:56 戴懿 來源:廈門網(wǎng)

  -何厝小操隊的陣法表演。高錫德攝

  何厝小操隊隊員在表演。

廈門網(wǎng)訊 (廈門晚報 記者 戴懿) 近日,思明區(qū)公布了第二批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其中代表性項目12個,代表性傳承人22人。“何厝小操隊”作為傳統(tǒng)體育、游藝與雜技,被納入非遺名錄。

“何厝小操隊”是一種官兵操,從明朝末年起,由何厝的村民代代相傳,延續(xù)至今已有幾百年歷史。納入?yún)^(qū)級非遺項目,讓小操隊的成員們很興奮,他們打算利用暑假多多召集孩子來學習,更好地傳承和推廣“何厝小操隊”。

【起源】

明末何厝村外圍設防御軍營,將士傳授村民防御陣法

何厝小操隊的領隊何而凱介紹,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為抗清平夷,在何厝村外圍設防御軍營。村中民眾自發(fā)組織鄉(xiāng)團籌集武器,習武練兵保衛(wèi)家園,抗擊倭寇匪盜。當時,鄭家軍將士時常在營地中操練陣法、武術,村中部分有志之士頻頻向軍中將士請教,將士們授之于簡單的防御陣法。這些陣法由何厝村民小團體演練,所以稱之為“何厝小操隊”。后來“小操隊”逐漸成為一個民俗活動沿襲下來。

“何厝小操隊”作為官兵操演練的民間藝術,傳承至今,包括安館、行禮、開場、擺陣、表演、收陣六大程序。其中,擺陣主要是在鑼鼓助陣之下,由陣首大旗帶領兩路人馬以及“虎頭盾”“軍旗”“兵器”“火銃隊”出場,形成圍城之勢,是何厝目前保留較完整的官兵操的表現(xiàn)形式。表演者的基本動作有推、劈、撲、刺、挑、滾、踢、砍、攔、絆、倒、甩、封、掃、撞、彈、鉤等。虎頭盾陣法表演是何厝小操隊表演的主要特色,它作為一個完整的表演套路,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鄭家軍嚴謹有序的治軍制度。

【傳承】

去年開始恢復陣法操練,廣泛招募青少年隊員

小操隊在何厝代代相傳。何而凱的父親、爺爺、曾祖父都曾是小操隊的成員。

完整的陣法表演需要上百人,精簡的陣法也需六七十人。虎頭陣和旗陣都需要青少年來擔任隊員,前些年因人手不足,陣法表演停滯了10多年,但是單練和對打項目一直持續(xù)開展訓練。去年8月,何而凱和熱心的隊員在村里廣泛招募隊員,重新開始陣法的練習,許多青少年都加入其中,如今小操隊已經(jīng)有70多人。

陣法的恢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已經(jīng)10多年沒有練了,對一些套路、步法的印象已經(jīng)模糊。”何而凱說,老隊員們憑著記憶一步步嘗試,并請教村里的老人們,花了兩個月時間,基本恢復陣法,并開始操練。

【堅持】

孩子們不懼磕磕碰碰,白天上學晚上操練

何而凱說,最頭疼的還是隊員的培養(yǎng)。有的孩子上了初中、高中后,課業(yè)壓力大,或者去外地上大學了,可能就不來練了,因此得不斷培養(yǎng)新人。幸好有些隊員堅持了許多年。30歲的鼓手何志超,從5歲就開始學習打鼓,一直沒間斷過。而陣法的變化,正是靠著鑼鼓隊指引。有一些隊員雖曾因學習、外出或入伍離開了一段時間,但后來又回來參與。練習對打難免磕磕碰碰,但是隊員們一點都不介意,更沒有人因為受傷而退出。

隊員們來自各行各業(yè),都是義務參與其中,年紀最大的有60多歲,最小的只有9歲。白天隊員們要么上班,要么上學,只能利用晚上的時間練習。

看著陣法恢復,看著這么多的孩子參與其中,老人們都特別開心。93歲的何朱清以前是小操隊的一員,如今雖然年紀大不能上陣,可是他只要有時間,就拄著拐杖來看大家訓練,并提提意見。有時看著孩子們拘謹?shù)臉幼樱麜贝蠛?“要大聲,要整齊,要有氣勢!”

【鏈接】

“兵器”有上百把 有的已使用二三十年

走進何厝頂何社,沿著四通八達的村道往里走,在頂何社300號前的小廣場,地上畫著正方形、圓形的線,這便是小操隊平時訓練走位的地方。300號樓的二樓,是小操隊的“兵器”陳列室。各種長短兵器、虎頭盾、“火銃”甚至魚叉、鋤頭等,加起來有上百把。最重的特制雙板斧一對就達14斤,最長的是二丈槌,將近4米長。

這些“兵器”有的已使用二三十年,如其中最具特色的虎頭盾,竹編的骨架,布上有手繪的虎頭圖案。老舊“兵器”要更新,并非易事,因為有些“兵器”需要藤藝、竹藝方面的藝人,在廈門很難找到這樣的藝人。只要有時間,何而凱就會到漳州、泉州轉轉,找材料、找藝人。

何而凱到處打聽,終于找到了漳州的竹編師傅定制虎頭盾的骨架,在網(wǎng)上買了“槍頭”和鈴鐺,和隊員們一起安裝。藤盾則是找了安溪的老手工藝人制作的。以前的老舊“兵器”大多是木制的,如“斧頭”,敲到地板易開裂,于是何而凱就將其改成空心不銹鋼材質,輕便且不易壞。

除銹、上漆、維修等,靠的都是隊員自己。有些舊“兵器”雖然不能用了,但也舍不得扔掉,因為這些承載著村民們的回憶。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wǎng)承辦
文明風網(wǎng)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