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不忘初心創新提升 持續鑄造廈門文明城市品牌
http://976uc.com?2018-02-24 15:15:49 來源:中共廈門市委文明辦

廈門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文明辦主任陳高潤

多年來,廈門市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文明創建的奮斗目標,不忘為民創建的初心,不斷創新創建機制手段,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2017年金磚廈門會晤期間,習總書記深情贊譽廈門是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9月30日,新華社播發《立德鑄魂·凝心聚力——黨的十八大以來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綜述》,文中指出:“文明,已經成為廈門閃亮的城市名片,更是鮮明的精神底色。”11月17日,廈門市榮膺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中央文明委在文件中表述“繼續保留福建省廈門市等83個城市(區)全國文明城市(區)榮譽稱號”,進一步確立了廈門文明城市創建在全國的標桿地位。

一、為民+為名,讓市民獲得感與城市美譽度相得益彰

9月3號,金磚廈門會晤開幕當天,《人民日報》評論文章《重新發現“廈門的美”》指出,“文明城市創建,不僅要看地標建筑撐起的天際線,更要看萬家憂樂拼成的地平線,歸根到底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在多年的文明創建中,廈門市始終從群眾需求出發,注重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用心經營、不斷擦亮全國文明城市這塊金字招牌,在市民的深刻認同中讓文明成為廈門城市精神的底色。

為民:一是把深化創建與辦好民生實事緊密結合。著力把創建工作落細落實,從群眾房前屋后的小事實事入手,扎實辦好與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民生實事。大力推行“馬上辦、就近辦”,80%以上審批服務已實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2017年我市電子政務發展指數居全國第4位。在歷次考評中,市民對文明創建的支持率和滿意度都保持全國領先,成為我市文明創建工作的一大亮點。二是把深化創建與補齊民生短板緊密結合。圍繞加快跨島發展,全面展開5條地鐵線、新機場、“兩環八射”快速路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破解交通難、就醫難、住房難,開工及續建保障性住房4.1萬套,在建總量接近前十年建成面積總和,規劃建設4個保障房地鐵社區,廈門特色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向全國推廣。三是把深化創建與豐富市民文化生活緊密結合。注重以文化人,提升公共文化保障能力。重點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市區兩級公共文化設施設置率達100%,人均享有率居全國前列,均免費向市民開放,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成集學習教育、文體活動、群眾議事和組織孵化功能于一體的社區書院214家,開課6200多門次,市民參與62萬多人次。

為名:一是注重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水平。把文明創建與提升城市品位相結合,實現文明創建與城市建設共同進步。特別是2017年,結合臺風災后恢復重建、服務保障廈門會晤等重點工作,深入開展“文明創建再提升,災后重建再發力”,整治建筑物外立面9069棟,建成夜景照明工程2038處,種養綠植近100萬株,改造道路216公里,有效改善了人居環境。過去三年,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全國74個重點城市排名穩居前四名。二是注重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通過建設“寬帶廈門”“智慧城市”,把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廣泛運用到交通管理、應急管理、民生保障、市政設施運行等城市管理的各個方面,有效提高了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覆蓋全市主城區90%小區和所有公共區域,知曉率超過90%、參與率超過80%,做法和經驗成為全國范例。三是注重提升市民文明素質。2015年以來,深入開展“打造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活動,每年4月開展公共文明行為示范月活動,征集發布“文明小白鷺”代言形象,各區各部門開展“文明小白鷺,陋習我說不”等主題活動,在社區、學校累計打造17個公共文明示范點。公共文明已深入人心,文明廈門形象享譽海內外。

二、德治+法治,讓文明有禮與規范有序相互促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德治與法治相結合,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和滋養作用,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廈門市在文明創建中,一方面堅持以文化人,高度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激發“廈門人民愛廈門”的家園意識,讓文明有禮在廈門蔚然成風;另一方面,強化依法治市,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難題,讓規范有序成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

德治:一是引領核心價值。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明創建的全領域,將核心價值觀落到實處融于實踐。廈門市教育部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全過程”確定為重點教育課題,在全國率先編寫出涵蓋小、初、高各年級36個學科154萬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科教育指導綱要”,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二是構筑道德高地。完善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的發現、宣傳和激勵幫扶機制,大力弘揚“好人文化”,形成“好人有好報,有德者有得”良好社會風尚。共涌現出5名全國道德模范,5人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陳清洲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其微博賬號獲評“全國十大公職人員微博”。2017年12月14日,《光明日報》刊發文章《廈門:好人之城好事多》。青島市民于先生看到該篇報道后,想起自己第一次到廈門旅游時遇到的好司機,有感而發,以《廈門:真正的好人之城》為題撰文點贊。三是培育奉獻精神。以打造“志愿之城”為契機,推進志愿服務的制度化、品牌化和常態化,培育樂于奉獻的現代公民。把社區作為經常性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場所,開展“平安鈴行動”“溫馨夕陽”談心專線、助殘“陽光行動”等620個經常性志愿服務項目。在商業大街、旅游景區等公共場所建立100個志愿服務驛站。全市現有注冊志愿者超60萬名,3000多支志愿服務隊伍常年開展倡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及其他專業服務等活動。志愿服務已成為廈門人的日常生活方式。

法治:一是實現從管理到治理的轉變。將依法治理的理念貫穿于文明創建的全過程,改進以往“運動式”整治的做法。創新城管聯合執法機制,開展戶外廣告、流動攤販、露天燒烤、不文明施工等專項整治。針對很多城市都存在的共享單車亂停亂放問題,除正面宣傳教育之外,2017年,我市城管執法、交通運輸、市政園林、公安交警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管理的若干意見》,運用法律手段開展大規模治理,削減共享單車數量三分之二,問題得到有效緩解。二是實現文明法規“星星之火”到專題、精準發力的轉變。在廈門市人大制定的現行99部地方法規中,涉及社會文明建設的達83部,但有些法規規定過于原則,有的已不適應形勢的發展。2017年,廈門市落實中央關于“運用法治手段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要求,出臺了《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重點整治9類不文明行為。該法規是全國首部促進社會文明的地方性法規。同時,還出臺了《廈門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為全市推進垃圾分類護航。三是實現從單向宣傳教育到教罰雙管齊下的轉變。廈門市一些單位從2000年開始就倡導踐行“招招手,您先走”斑馬線禮讓活動,但近年來受車輛激增、城市道路條件等因素影響,機動車禮讓程度和先進城市相比還有差距。2017年5月開始,我市啟動“文明禮讓,從我做起”公交禮讓斑馬線示范行動,交通運輸部門制定了重點針對公交車司機的內部教育培訓和嚴格考核獎懲措施。《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社會文明若干規定》出臺后,立即開展重點治理和執法宣傳,截至去年底共查處機動車不禮讓行人行為13766起。目前,公交車、出租車禮讓斑馬線規范率已達到99%,私家車禮讓也日益成為普遍現象,禮讓斑馬線成為廈門繼公交車讓座后又一道亮麗的城市文明風景線。

三、常態+動態,讓長效管理與應急處理相輔相成

中央文明辦夏偉東專職副主任在今年的全國文明辦主任會議上指出:優美環境、優良秩序、優質服務、優秀文化的培育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要牢固樹立“創建永遠在路上”的理念,注重日常經常平常。多年來,廈門市一方面完善、堅持行之有效的創建機制,夯實創建基礎,注重實效長效,另一方面,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變化和要求,提高應變應急能力,讓平時的文明積淀關鍵時刻迸發出強大的文明力量。

常態:一是堅持“一把手”工程不變。“主官主責抓”,各級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以上率下,高位推動。2017年3月、8月,我市先后召開文明創建再提升動員會、創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點評會,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裴金佳、市長莊稼漢親自參加會議,對“大干180天,文明再提升”和迎接“國檢”作具體部署。2017年,市黨政、人大政協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督查調研文明創建十余次,以文明創建為牽引,推動廈門會晤各項籌備、文明城市再提升等工作落地見效。二是堅持市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不變。堅持創建過程靠群眾參與、創建成效請群眾檢驗、創建成果由群眾共享,打牢創建的群眾基礎。推廣運用共同締造的機制方法,進一步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和首創精神,把重心全面下沉到社區,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推動文明創建成為市民自發自覺的大合唱。三是堅持問題導向不變。始終直面問題,構建多層次的督查格局,督促問題整改,在解決問題下功夫、見成效。強化內部督查,組織創建辦每周一個專題對重難點問題進行專項督查;強化媒體監督,在廈門日報開設曝光臺,每周曝光一個區存在的問題,通過區長表態、限期整改,推動問題解決;持續開展媒體暗訪測評工作,每個季度對各區進行暗訪,查找問題,公布排名,推動創建常態。

動態:一是科學把握文明創建的新動向。在創建文明城市的路上,廈門始終從實際出發,堅持宗旨、目標一以貫之,而載體、手段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將本市的中心任務和上級的決策部署有機融合,不斷打造文明城市創建的升級版。2015年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四連冠”后,我市在全國率先提出了“打造全國公共文明行為典范城市”,在對標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的基礎上,主動看齊國內外先進城市,力爭在全國立標桿、做典范。二是努力形成政府和市民的良性互動。我市注重發揮和保護市民的家園意識,在文明創建規劃制定、文明立法、十大不文明行為等意見建議征集中,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獻計獻策,注意傾聽來自普通市民的聲音。廈門會晤結束的第二天,廈門市委、市政府第一時間發出《致全市人民的感謝信》,群眾不但對政府的感謝表示認可,紛紛主動轉載,而且反過來感謝政府的努力付出和成功組織。一位市民在廈門日報的微信平臺留言:“文明的政府才有文明的市民,包容的政府才有包容的市民,高效的政府才有高效的市民”。三是做好服務突發事件、大型活動的全城發動,將廈門文明轉化為廈門力量。2016年,面對歷史罕見的風災,全市上下從黨員干部到市民群眾,從部隊官兵到志愿者,黨政軍民眾志成城,勠力同心,全力推進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創造了災后重建的廈門速度,實現了文明城市新的升華。廈門會晤期間,開展“全民動手,潔凈家園”“周末,讓我們一起美廈門去”等主題活動,動員群眾參與群防群治,各類“紅袖標”平安志愿者隨處可見,全市98萬人次以志愿服務形式參與了會晤保障,為會晤的成功舉辦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