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紅色東肖鎮,今朝換新顏
http://976uc.com?2017-12-27 08:50:23 邱妤 來源:東南網

  后田暴動舊址——火星祠堂 邱妤攝

國家一級文物,著名革命烈士張溪兜在后田暴動中用以破倉分糧的斧頭。龍巖博物館供圖

  由養豬場改造而成的奇邁嵐光農家樂。(資料圖)

  鄧子恢故居。 東肖鎮供圖

  游客們觀看農家樂中的紅色文化展板。(資料圖)

  面貌煥然一新的鄧厝村。東肖鎮供圖

東南網12月2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邱妤 通訊員 溫連光 詹詩晨)東肖鎮是龍巖新羅區紅色資源較為集中的地方。這里是中國農村問題專家和革命家鄧子恢以及首批全國抗日英烈、第一任福建臨時省委書記陳明的故鄉,也是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的出發地,是“土地革命之先聲”后田暴動的發生地,享有“二十年紅旗不倒”的美譽。其中,后田暴動在福建和中國革命史上創下多個第一,它是閩西四大暴動之首,打響福建省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第一槍;建立了閩西第一支紅色武裝;建立了福建省最早的農民黨支部;培養了福建省第一個農民黨員和農村女黨員;在土地革命中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的奇跡,是全國開展保田斗爭持續時間最長的地方。

武裝暴動,打響土地革命第一槍

1927年冬,中共龍巖臨時縣委成立,縣委機關就設在東肖鎮后田村。龍巖臨時縣委大膽吸收后田秘密農會會員陳錦輝等7人加入黨組織,并于年底建立了福建第一個農民黨員支部——中共后田支部。

中共后田支部根據臨時省委和臨時縣委的指示,以預防土匪和維護地方治安為由,于同年12月在火星祠堂建立青年國術館,以教習拳術為名訓練農民,發動廣大農民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做好武裝暴動前的準備。

據《龍巖東肖人民革命史》記載,1928年3月4日,后田村舉行一年一度的“關帝福”廟會,地主豪紳用公償款買豬肉、雞、米果等,大搞“關帝福”,當晚在“老人拳術館”大吃大喝,歡宴作樂。后田黨支部挑選了20名青年國術館會員,由陳錦輝率領,埋伏在火星祠堂附近的隱蔽處,處死了地主陳北瑞。接著農會會員直搗“老人拳術館”。縣委連夜召開群眾大會,宣布陳北瑞的罪行,當場燒毀田契借約,并宣布從此田租不交,舊債不還,田地由農民分配,后又集合農會會員進一步收繳地主武裝。翌日,青年婦女張溪兜等帶領群眾,用斧頭破開地主谷倉。

按照臨時縣委的部署,東肖的鄭邦、龍聚坊、鄧厝、盂頭等村也相繼暴動,燒毀田契借約,收繳地主槍支彈藥。3月7日晚,以后田村農會名義召開了全鄉400多名農友參加的聯歡大會,進一步發動群眾,同時實行赤色戒嚴。

后田打響了土地革命的第一槍,成為了全省乃至全國的土地革命成功的示范地。

“由于后田暴動的規模和影響逐漸擴大,引起了地主豪紳的恐慌,他們逃到城里,向國民黨陳國輝部告狀、請兵,圖謀撲滅剛剛點燃的革命火焰。后田暴動武裝撤退后,陳國輝部即在村中大肆燒殺搶掠,逮捕了共產黨員和群眾60余人,當場殺害了陳軍雄、張國民等3人。”新羅區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符維健介紹,暴動為之后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革命根據地開辟了道路。

據史料記載,后田暴動后,在出版的《省委通訊》中,介紹了后田暴動的全過程,并總結了經驗,指出后田暴動“斗爭策略是對的,在事前群眾情緒很高漲,在斗爭中群眾有英勇的表現,及事后群眾對黨仍是信任,現在更形成勢不兩立的二大營壘,表面上雖然失敗了,實際上我們已經取得很大的勝利”。

奮勇爭先,閩西婦女貢獻多

“在舊社會,許多的婦女受到政權、族權、神權、夫權四方面的束縛和壓迫,在政治地位、經濟生活和婚姻生活等方面都是在最底層。閩西的婦女也不例外,當時抱養童養媳和等郎妹的現象非常普遍,在連城、永定等地的河里經常都可以看到童養媳的尸體。”龍巖學院中央蘇區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閩西紅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雪英說,閩西婦女的無數悲劇和境遇,構成了后來閩西婦女運動興起和發展的社會基礎,其中東肖鎮涌現了很多為革命作出貢獻的婦女。

張溪兜是龍巖最早的女共產黨員之一。由于家境貧寒,家人在她很小的時候就把她送給了東肖鎮后田村張三姑家當“等郎妹”。1927年,鄧子恢到后田,在衍新小學教書,并利用晚上的時間辦夜校給農民掃盲,傳授知識。

據張雪英介紹,當時在夜校里上課的基本上都是男的,而張溪兜每天晚上都會去夜校那里偷偷趴著聽課,后來主動要求進去聽課,成了青年夜校的第一名女學員。1928年,張溪兜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3月,在龍巖縣委郭滴人、鄧子恢、羅懷盛等領導下,東肖發生了著名的“后田暴動”。槍聲劃破了夜空,震撼了閩西。張溪兜和黨支部書記陳錦輝等同志一馬當先,沖向豪紳地主的巢穴,收繳田契借約,并當場焚毀,宣布從此舊債不還,田租不交,田地由農民分配。人們通宵達旦地沉浸在暴動勝利的歡樂之中。第二天清早,張溪兜手持一把鋒利的斧頭,領著農友們直奔火星祠堂,將公田谷倉大門的鐵索砸開,把200多桶谷子分給無糧和少糧的群眾。農會還責令掌管公償賬款的地主交出所欠的公償款,共收到四五百元。

“白色恐怖時期,張溪兜帶領了多個村的婦女為紅軍趕制衣服、編草鞋、買油、偵察敵情。最后在榴坑一個閣樓上開會,被敵人包圍,為了保護其他人撤退,她自己留下應對敵人,最后犧牲。”張雪英說,“除了張溪兜,東肖鎮還涌現了接頭戶陳客嫲、張龍地等婦女,她們到山上給游擊隊員送糧食、送情報……不怕犧牲,沒有她們,山上的游擊隊員就可能沒法生存。這些婦女為土地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紅綠結合,建設美麗新農村

在上個世紀90年代,東肖鎮豬場較多,當時僅一個鄧厝村最多時候就有七八十戶的養豬戶,為了減少生豬養殖帶來的污染,鎮村干部鼓勵養豬戶進行轉型。

鄧厝村村民蘇毅原先的豬場規模較大,后來村里在整治生豬養殖污染時,他主動轉型,將原來的豬場改造成奇邁嵐光農家樂,并與休閑旅游相結合。收集豬糞的池子變成現在的魚塘,豬槽用來種花草做景觀,小豬床改成了現在的燒烤桌子、凳子,原來的豬窩改建成為現在的餐廳……不僅如此,蘇毅還將鎮里的紅色歷史文化做成展板掛在墻上,吸引游客。去年一年,蘇毅的農家樂接待游客達4萬人次。

“通過這種方式把廢棄的豬場重新利用起來,不僅保護了環境,還促進了村里紅色旅游的發展。”東肖鎮鄧厝村村主任鄧躍彬說。

蘇毅自己轉型成功了,也不忘帶動鎮村的其他人一起發展。他雇用了村里的貧困戶,流轉土地讓他們種植葡萄、百香果,將親子游、休閑體驗游與采摘游相結合,采摘收入和貧困戶進行分成,以提高村里貧困戶的收入和積極性。

“以前在家做些水電維修的零活,沒有活的時候就沒有收入,現在農閑的時候就來村里的農家樂幫忙,一個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自己家里的菜地也可以兼顧到。”在農家樂幫忙的村民鄧龍斌說。

此外,鄧厝村依托紅色資源,積極打造美麗鄉村。今年,環繞鄧子恢故居打造的步行棧道已經全面完工,旁邊的紅色廣場成為村民每天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每天晚上這里都有好多人跳舞,有許多紅色題材的廣場舞,紅色小劇場里也時常有演出。美麗鄉村建設后,設施新了,空氣也好了,白天都帶孫女到這里玩。”村民張阿姨說。

如今,步行棧道已經把鄧子恢故居、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舊址連接起來,形成一條環形的紅色旅游線路。下一步,鄧厝村還將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等方面下足功夫,將鄉村游和紅色游有機結合,打造紅綠相間的美麗鄉村。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辦主辦
東南網承辦
文明風網 版權所有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閩新備 20060504號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