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當前位置-文明天下
"紅海洋"不是中國形象借奧運良機培育"全球公民"
奧運是培育“全球公民”契機
文明風   |  時間: 2008-08-14   |   文章來源:
 

    如果我們展現的只是一片“中國加油”的“紅海洋”,那么我們就無法擺脫“中國中心主義”的負面形象

    2008年8月8日,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在國家體育場隆重舉行。這是開幕式上的焰火。新華社發(楊子攝)

    歷屆奧運會都是東道國向全世界展現自己文化軟實力的大好機會,北京奧運會也不例外。從官方到民間,從萬眾矚目的開幕式到各大城市街頭的一草一木,舉國上下都在努力把中國元素、中國風味和中國氣派融入到奧運會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可以預見的是,2008年的8月將成為火紅的“中國月”。從親歷奧運盛典的近百萬海外賓朋到數十億全球觀眾和網民,世界人民都在期待掀開那扇曾經被西方媒體津津樂道的“竹幕”,看到一個歡樂、開放、和諧的現代中國。面對全世界的“觀看”“注視”“搜索”甚至于“敵視”,我們可以說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北京奧運會對于中華民族的自我發展和完善又會有怎樣的意義?筆者認為,北京奧運會同樣也是把中國人培育為“全球公民”的契機。

    奧運強化國人“全球意識”

    “全球公民”的概念是由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默頓提出的。20世紀40年代末,他對紐約附近新澤西州的一些社會名流進行了調查和訪談,發現這些頗有影響的人物大體可以分為兩類:“本土人”(localites)和“全球公民”(cosmopolites)。前者為當地社區內成員所熟知,具有相當強烈的“本土認同”,他們當中的大多數沒有出國的經歷,主要閱讀的是當地出版的報紙。相比之下,后者受教育的程度更高,外出旅行的次數更多,在國外生活的時間更長,他們接觸的是《紐約時報》、《時代》周刊這樣更具有“全球視野”的媒體。20世紀80年代以降,經濟和文化全球化的潮流使得“全球公民”的數量大大增加。媒體的全球化使得每個人足不出戶,便可知曉世界風云。因此,“全球意識”(cosmopoliteness)成為每個現代人身上不可或缺的一種素質。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間的沖突、融匯與調和成為人們日常生活體驗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作為全球性的盛事,奧運會的意義早已超越了體育的范圍。它本身成為了跨文化傳播的一個巨大場域。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和意識形態在這里碰撞、交流和融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北京奧運會必將成為一個培育和強化廣大中國民眾“全球意識”的難得機會。

    中國與世界文明對話的契機

    對于北京等舉辦奧運賽事城市的民眾來說,這也將是一次與世界進行全方位接觸的機會。許多沒有機會走出國門的普通民眾將經歷他們一生中難得的一次跨文化人際傳播。而對于更多沒有機會親歷奧運盛況的我國民眾來說,他們也將通過大眾傳媒感受跨文化傳播的巨大魅力。這就要求我們擺脫“中國中心主義”的心態,培養對異文化的濃厚興趣,從而強化“全球意識”和跨文化傳播素養。從筆者在海外生活的經歷來看,很多中國人到了國外只看中文報紙、電視和網絡,只去唐人街購物,只參加同胞的聚會,很少主動參加其他族群的活動。在一些國際大型會展活動上,許多國內去的參觀者只看中國館,只與同胞或華裔交流,少與其他文化群體溝通:凡此種種都是一種“中國中心主義”的表現。

    在奧運會這個大舞臺上,如果我們展現的只是一片“中國加油”的“紅海洋”,那么我們就無法擺脫這種“中國中心主義”的負面形象。北京奧運會應當成為百花齊放、多音齊鳴的多元文化景觀,不僅有中國文化的展示,也有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呈現。從這個意義上說,奧運會不僅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文化的大好機會,也應當成為中國人民與世界各種文明進行對話的難得契機。如果通過奧運會、世博會這樣的大型活動,能夠培養和強化廣大中國民眾的“全球意識”,從而使每個中國人都成為具有一定跨文化傳播能力和素養的“全球公民”,那么我們才能以更加令人信服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研究員 史安斌 來源:新華網/國際先驅導報)

責編:趙舒文

 
 “我們的”奧運牽動僑心 08-13
 同一個夢想 奧運精神超越國界 08-12
 北京奧運中的閩文化:魅力四射 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