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當前位置-文明天下
向人民交上合格答卷——記抗震救災新聞工作者
文明風   |  時間: 2008-06-23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新聞記錄歷史,歷史記錄了這場抗震救災中的新聞記者。

    面對沒有硝煙的戰斗,面對生與死的考驗,他們像戰士一樣沖鋒……

    6月2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考察人民日報社時,對從地震災區采訪回來的記者說:“你們不畏艱險,深入災區,采寫了許多好報道,為開展抗震救災斗爭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也為進一步搞好公共突發事件報道積累了經驗。”

    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新聞工作者踐行諾言,用實踐詮釋“天職”,表現出高度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表現出過硬的應急能力、實戰能力和高尚情懷,他們向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第一時間趕到現場

    5月12日下午,綿陽日報攝影記者成和平正在平武縣響巖鎮清水村半山腰拍攝果農,他突然感到腳下土地在劇烈抖動,滿山的桃樹都在搖晃,他一個趔趄之后站起身,看到山下涪江沿線公路濃煙滾滾。“地震了!”這位年過50、有20多年新聞工齡的老記者馬上舉起相機,咔嚓咔嚓不停地按快門,在第一時間拍下了地動山搖、塵土沖天的地震圖片。拍完后他看時間:14時30分。

    幾乎在同一時刻,四川電視臺《新聞現場》女記者王嫻和搭檔采訪完臥龍大熊貓進京的新聞,在返回途中,途經紫坪,突遇地震,泥石流距離他們的采訪車只有5米。他們沒有慌張,迅速搬出攝像機拍攝地震時的畫面。盡管漫天塵土飛揚,視線模糊,余震不斷發生,抖動的攝像機無法聚焦,但他們沉著應對。18時30分,王嫻他們拍攝的《現場目擊:離震中最近的現場災情》出現在四川電視臺的直播節目中。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秘魯有個旅游者,用他的DV在第一時間拍攝下了地震發生時的畫面。中國的攝影記者和電視記者,也冒險抓拍到了這次地震發生時的瞬間畫面。

    汶川大地震像一道無聲的命令。從中央到地方,從單位到個人,數以萬計的新聞工作者行動起來。

    第一時間,人民日報駐四川記者站全體記者投入戰斗,當天即向總社發回報道。因成都機場關閉,公差在京的人民日報駐四川記者站站長鄭德剛和攝影記者史家民先飛重慶,輾轉趕到成都。13日凌晨,鄭德剛顧不上休息,按報社領導指令,緊急成立人民日報四川抗震救災報道前線指揮部,決定記者站僅有的4名記者兵分3路,立即分赴災情最重的地區。

    第一時間,人民日報各編輯部門和駐各地記者站記者紛紛主動請戰,30多位記者迅速集結四川、甘肅和陜西等地,連夜向重災區挺進。

    第一時間,新華社四川分社黨組臨危不亂,緊急啟動應急機制。他們迅速向災情嚴重的縣派出記者。7路記者在通訊、電力、交通中斷的情況下,冒著余震不斷,泥石流、滑坡、公路塌陷、橋梁垮塌的巨大危險,置生死于度外,連夜挺進災區核心地帶,向世界發出報道。新華社記者陳燮在地震21分鐘后發出了第一張圖片。

    地震20多分鐘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駐四川記者站站長邵立肅將記者和工作人員召集到辦公樓大門外,就地做連線直播報道,在第一時間,將成都地震的所見所聞通過電波告知全國聽眾。

    5月12日地震發生后,在西藏進行奧運火炬珠峰傳遞報道一個月的中央電視臺記者張泉靈馬上前往四川,13日到達成都后,報道組立即動身前往受災最嚴重的北川。

    5月12日下午,震后40分鐘,四川日報記者李曉東出現在剛剛成立的綿陽抗震救災指揮部。當天下午,他擠上一輛搶險車赴北川,13日凌晨抵達北川中學救援現場,當天發回報道《直擊北川》。

    5月13日凌晨,綿陽日報青年記者舒小波因地震中受傷,頭上還裹著包扎帶,就忍著疼痛,和幾位同事奔赴180公里以外的平武縣。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全國的新聞記者從四面八方趕往災區。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以最快速度趕到災區,在第一時間履行職責。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

    許多記者坦言:“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此刻,我們就是戰士!”

    戰士意味著什么?忠誠,勇敢,奉獻和犧牲。如果你親臨搶險救災第一線,你能看到人民記者在廢墟中冒險奮戰的身影,你能看到人民記者在山谷里沖破塌方封鎖線的雄姿。那一雙雙充滿血絲的眼睛,那一張張疲憊不堪的面容,那些沾滿泥土的裝束,那些簡易而沉重的行囊,也是一線記者不畏艱辛,履職忠誠的見證。

    5月14日,受人民日報編委會派遣,人民日報記者部主任龔達發赴四川任前線報道總指揮。32年前,龔達發曾參加過唐山大地震報道,經驗豐富,思路開闊。他抵達后,一直在為調遣聯絡和報道策劃而忙碌著,每天凌晨兩點之后才能休息。血壓高了,他悄悄吞幾粒藥;肚子餓了,就嚼幾塊餅干。

    沖向災區最前線的各位記者,或許并不清楚,這一仗是何等艱難、將要持續多久!他們沒有時間考慮這些,災難當前,所有人只有一個念頭:到重災區去,到讀者最關心的地方去,到一切需要報道的地方去,這是記者的天職。

    5月12日,四川電視臺記者范紅梅跟隨救災部隊前往震中汶川采訪。當到達距離汶川縣城20公里左右的地方時,道路完全中斷,他們便與搶險隊一起徒步翻山越嶺,11個小時之后,終于在15日進入了與世隔絕好幾天的震中汶川,成為最先到達汶川的電視新聞記者。華西都市報記者羅曙馳跟隨從成都出發的民間物資救援車隊,沿雅安、丹巴、馬爾康、兩江口、黑水一線,兩天兩夜繞道近千公里,第一時間從陸路進入茂縣。

    記者采訪工作條件之艱難超乎想象。各路記者克服重重困難,冒著生命危險,千方百計靠近現場:道路毀了,就徒步行進;房屋塌了,就席地而睡;通訊斷了,就記下戰地日記……

    5月14日,由于通過水、陸、空挺進地震中心的汶川縣映秀鎮的新華社記者受阻,四川分社社長劉欣欣立即決定,由記者侯大偉、謝佼,技術人員李彤組成“進軍震源地沖鋒敢死隊”,他們在泥石流中徒步爬行4個小時,成為第一個登陸震源地映秀鎮的媒體記者,并于14日11時39分發出第一條文字稿。

    5月14日深夜,新華社記者叢峰、江毅在沒有手電、頭盔的情況下,借著月光徒步進入平武縣境內,并于22時55分發出關于平武重災區的首篇報道。

    5月14日,人民日報記者江山隨同成都軍區某部,取道都江堰進入震中映秀鎮。他們徒步行軍10多公里,一個多小時后終于抵達映秀鎮。當晚,江山寫下第一篇消息,借用部隊的海事衛星電話,發回到報社。此后20天,江山跟隨成都軍區、濟南軍區、第二炮兵、海軍、空軍等部隊,前往彭州龍門山鎮、什邡、德陽、郫縣、綿竹、漢旺鎮、東北鎮、邛崍、綿陽、江油以及北川等地采訪報道。

    經濟日報59歲的高級記者李江天是在一線采訪年紀最大的記者之一,但他仍像年輕人一樣戰斗在抗震救災第一線。他自己駕車,深入到北川、都江堰、綿陽、什邡等重災區采訪報道,累計行程2000多公里,先后采寫了大量報道。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56歲的記者周平,先后到北川、江油、安縣、平武、綿竹等地采訪,時間長達22天,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

    5月14日至17日,人民日報記者趙亞輝在重災區一直拼命工作著,忍饑挨餓,歷盡艱險,4天沒有吃過一頓熱飯,每天休息不到兩個小時。因勞累過度,趙亞輝病倒了。但是,就在醫院輸液期間,他還帶著相機和采訪本,邊接受治療邊采訪醫護人員。19日,尚未痊愈的他,帶著藥品又趕赴北川重災區……

 
 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等慰問抗震救災新聞工作者 06-05
 李長春慰問奮戰在四川抗震救災一線的新聞工作者 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