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文明政務頻道> 文件材料 > 正文
關于福建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www.fjsen.com?2008-01-21 17:47? ?來源:福建日報    我來說兩句

 
──2007年1月24日在福建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張志南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會報告福建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06年,圍繞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省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全面實現。初步統計,全省生產總值7501.63億元,增長13.4%,為1998年以來的最高增速;財政總收入1011.86億元,增長28.4%,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541.03億元,增長25.1%。

  (一)三次產業持續增長。第一產業增加值885.23億元,增長2.5%;糧食播種面積2093.76萬畝,總產量701.53萬噸,單產提高4.3公斤;蔬菜產量1356.96萬噸,增長0.8%;水果產量494.97萬噸,增長3.3%;植樹造林206.67萬畝,其中非公有制造林面積占70%;肉蛋奶總產量263.74萬噸,增長1.8%;水產品產量602.02萬噸,與上年持平。第二產業增加值3736.08億元,增長17%,其中工業增加值3306.09億元,增長16.9%;建筑業增加值429.99億元,增長17.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9992.1億元,增長23.6%;信息、機械、石化三大主導產業總產值4259.5億元,增長23.9%;高技術產業產值1674.44億元,增長26.4%;非公有工業企業產值7992.93億元,增長25.3%;中小企業產值8267.52億元,增長2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61.06,企業實現利潤增長15.7%。全社會發電量904.25億千瓦時,增長16.2%;用電量866.84億千瓦時,增長14.6%,其中工業用電614.3億千瓦時,增長14.2%。第三產業增加值2880.32億元,增長12.6%,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分別為663.46億元、121.45億元,增長12.9%、10.6%;金融業增加值210.85億元,增長16.1%。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和港口國際標準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增長20.8%、19.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8∶48.7∶38.5調整為11.8∶49.8∶38.4。

  (二)三大需求拉動有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115.08億元,增長38%,其中城鎮投資2765.12億元,增長41.1%;農村投資349.96億元,增長17.8%。投資結構繼續優化,民間投資1474.37億元,增長40.6%;基礎設施投資1080億元,增長45.5%;制造業投資815億元,增長35.8%;社會事業投資135億元,增長25.9%。重點建設進展順利,全年安排重點項目404個,其中在建重點項目219個,95個項目建成投產;預備重點項目185個,100個項目實現開工。26個交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52.68億元,增長50%;14個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2億元,增長1.3%;124個工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06億元,增長80.1%;12個農林水利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億元,增長58.7%;30個社會事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7.66億元,增長94.2%。信息化項目順利實施,“數字福建”應用水平繼續提高。第四屆“6·18”對接項目3667個,已動工1564個。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71.85億美元,增長15.3%。三大主導產業利用外資23.03億美元,增長37.9%。實際利用臺資14.2億美元,增長18.9%;實際利用港資34.6億美元,增長12.1%。

  外貿進出口總額626.63億美元,增長15.2%,其中出口412.65億美元,增長18.4%。民營出口107.28億美元,增長41.9%;機電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5.8%、13.8%;五大傳統市場出口增長14.4%,出口俄羅斯、韓國、巴西等新興市場分別增長74.8%、65.8%和62.7%。閩臺、閩港貿易額分別達56.07億美元、32.11億美元,增長14.9%、4.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04.23億元,增長15.3%。消費結構升級較快,家具類、建筑裝潢材料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5倍、1.2倍;石油及制品類、汽車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46.7%、32.4%。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32.1%。旅游總收入增長18.3%,接待入境游客增長16.4%,紅色、生態、文化旅游成為新的增長點。市場物價基本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0.8%。

  (三)人民生活穩步提高。城鎮新增就業61.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93%。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0萬人,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44.6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3元,實際增長10.4%;農民人均純收入4833元,實際增長8.3%。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分別為25.2平方米和42.3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和2.2平方米。災后重建家園扎實推進,207個集中重建點、4.73萬戶分散重建戶重建工作進展順利。社會保障取得新進展,基本養老、失業、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455.27萬人、293.1萬人、370.1萬人,分別增長11.2%、9.9%和11.2%;20萬城市居民和75.5萬農村居民納入低保范圍,實現應保盡保。

  (四)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科技創新步伐加快,26個項目列入國家火炬計劃,24個項目列入國家星火計劃,24個新產品列入國家重點,7個省級重大科技專項全面實施,光催化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和集成電路設計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納米技術、電子信息、生物及醫藥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農村義務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完成9000多所農村中小學校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改造農村中小學危房46萬平方米,一批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實驗設施建設得到扶持;“雙高普九”任務完成的縣(市、區)增加8個;高中階段毛入學率64.47%,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1.1%,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公共文化體系建設加快,完成1929個5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衛生事業扎實推進,完成121個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扶持建設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口自然增長率6.25‰。

  (五)生態環境繼續改善。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進一步下降,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有所減少;城市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58%、88%,比上年提高3.5個和2個百分點。重點流域水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加強,12條主要水系水質達到或優于三類水質比例為92.5%;閩江和九龍江流域229個生態環境整治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

  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受頻繁自然災害影響,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幅有所回落;受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等因素影響,一些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受國際貿易摩擦加劇、人民幣升值、國家退稅政策調整等因素影響,外貿出口壓力加大;就業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部分城鄉群眾生活還比較困難,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后,等等。對這些問題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主要任務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全省生產總值預期增長10%,在實際執行中力爭更好更快。從三次產業看,隨著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到位,投入繼續加大,農業將保持平穩發展,第一產業增加值預期增長4%,帶動生產總值增長0.47個百分點;隨著工業項目投資力度加大,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步伐加快,將促進工業持續增長,工業增加值預期增長13%、第二產業增加值預期增長12.5%,帶動生產總值增長5.81個百分點;隨著傳統服務業改造提升,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港口物流優勢得到發揮,第三產業增加值預期增長10%,帶動生產總值增長3.72個百分點。從三大需求看,今年重點建設將繼續加強,民間投資活力將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期增長18%;消費需求繼續擴大,消費升級步伐加快,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期增長13%;出口結構繼續優化以及鼓勵出口政策的實施,應對市場風險能力將進一步提高,外貿出口預期增長13%;利用外資質量不斷提高,一批大項目將陸續建設,按可比口徑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預期達65億美元。從財政收入看,經濟發展為財政增收奠定堅實基礎,地方級財政收入預期增長12.8%。從民生看,經濟增長將有利于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城鎮可新增就業6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預期實際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預期實際增長5%;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將繼續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物價將保持基本穩定,預期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控制在3%左右。從節能減排看,各級更加重視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制,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5%,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6%、化學需氧量減少1%。

  完成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各項目標,要切實抓好:

  (一)加大“三農”扶持力度,落實新農村建設任務。增加投入,重點支持優勢產業培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農產品和水產品深加工、農業“五新”推廣等工程,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支持中低產田改造、旱片治理、“六千”水利、“年萬里”農村路網、病險水庫和海堤除險加固、蓄水防洪、漁港避風港、沿海防護林等工程,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支持農村戶用沼氣、“家園清潔行動”、“小康環保行動”等工程,加強鄉村建設規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支持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項目,加強農產品營銷、農業科技推廣、信息咨詢、動植物病蟲害防控和農業生產資料等服務設施建設,提高服務“三農”工作水平。

  (二)加強政策和規劃引導,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按照鼓勵發展的制造業指導目錄,明確行業發展重點及產品方向;實施臨港重化工業發展布局等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做深做細重大工業項目前期工作,建設一批特色明顯、產業集聚的項目組團;加快主導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產業集群,壯大工業經濟;加快光電、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等高技術項目建設,發揮“6·18”平臺作用,促進項目成果轉化,推進納米技術、軟件、生物醫藥等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加快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抓好重點物流樞紐、物流園區、新型業態和流通方式、批發市場檢驗檢疫和信息網絡、旅游基礎設施等建設,培育消費熱點,擴大消費需求,促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

  (三)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圍繞今年省重點項目建設目標任務,推進鐵路建設,年度投資126億元,加快建設新的進出省通道;推進高速公路建設,年度投資150億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35公里;推進港口建設,年度投資50億元,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000萬噸;推進電力項目建設,年度投資200億元,新增電力裝機210萬千瓦;推進列入“十一五”規劃的煤電、氣電、核電、風電等項目前期工作,促進項目盡快建設;推進工業項目建設,年度投資310億元,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和競爭力;推進社會事業項目建設,年度投資62億元,努力改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強重點項目分類分級管理,完善項目生成、轉化、落地機制,強化協調服務,加快建設步伐,不斷提高“兩個比重”。

  (四)繼續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制定年度改革指導意見,分解落實重點任務,明確部門責任分工,加強統籌協調,力爭在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農村金融服務創新、國有企業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資本市場培育和社會事業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落實外經貿發展促進政策,健全“大通關”機制,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提高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的比重;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多渠道開拓國際市場,擴大對新興市場的出口;鼓勵企業擴大能源資源、原材料以及先進技術裝備和關鍵零部件的進口。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充分發揮各類園區的載體功能,在利用外資壯大主導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促進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取得新成效。繼續辦好投洽會等重大經貿活動,提高簽約項目的履約率。實施閩臺產業對接規劃,力爭在十大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落實閩港、閩澳合作機制,吸引僑力僑智僑資,推進閩港澳僑交流與合作。

  (五)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推進“雙高普九”,加快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步伐,繼續扶持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宿舍、食堂設施建設,完成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支持職業教育發展,重點建設一批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學實驗設施;加強學科建設,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加強公益性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完成12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改造完善工程和3000個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發展農村衛生事業,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繼續實施110所鄉鎮衛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基層醫療隊伍建設。穩定低生育水平,改善農村基層計劃生育服務條件,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城鎮就業指導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推進就業服務設施和信息網絡項目建設。擴大各類社會保險覆蓋范圍,加強社會保險基金征繳和管理;推進農村和農業保險試點,提高農村低保標準。落實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努力改善中低收入群眾住房條件。支持建設殘疾人和未成年人救助保護等服務設施。推進“平安福建”建設,加大基層政法基礎設施投入,完善安全生產、消防等設施。繼續扶持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海島、庫區等生產生活設施建設,促進欠發達地區加快發展。

  (六)落實節能減排目標,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節能示范工程和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領域節能工作,抓好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提高水資源循環利用、土地集約利用和原材料綜合利用水平。加大閩江、九龍江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建設力度,強化飲用水源地保護和城市內河污染治理。加快推進城市污水垃圾處理產業化,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25萬噸和垃圾日無害化處理能力1500噸,加快省危險廢物處置場改擴建和設區市醫療廢物處置場建設。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加強港口岸線資源開發管理,推進海洋自然保護區和生態自然保護區建設。

  各位代表!面對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繁重任務,我們要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認真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部署,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省政協的民主監督,把“四個重在”落實到各項工作中,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出新貢獻。

  責編:閩海滄龍


責任編輯:   
表情版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查看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