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色影院}-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男男,日本熟妇乱人伦免费,成人爽a毛片免费,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四区高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高清国产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 當前位置-理論經緯
把加快發展與保護環境有機統一起來
文明風   |  時間: 2008-01-21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主要觀點 


    資源型地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應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把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框架,把環境容量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前提,把環境準入作為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把環境管理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措施,把環境評估作為考核經濟發展成效的重要依據。應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通過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努力實現在加快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中加快發展。


    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作為一個生態脆弱、環境承載能力有限的資源型地區,山西省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生態之間的矛盾較為突出。因此,山西省在部署“十一五”時期乃至整個重要戰略機遇期的發展時,把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到戰略目標的層面,提出了“建設充滿活力、富裕文明、和諧穩定、山川秀美新山西”的目標。

    以科學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山西省依托資源能源優勢發展能源原材料產業,在為全國發展提供能源服務、為山西發展奠定經濟基礎的同時,也出現了地表塌陷、水資源枯竭、煤矸石堆積、植被破壞、大氣污染等突出問題。全省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69%,森林覆蓋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26個百分點,人均占有水資源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17%,許多地方的地下水處于超采狀態。全省11個重點城市的環境空氣質量均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個別城市在國家監控的113個城市中排名靠后。同時,由于礦產資源的長期高強度開采,加之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資源、環境、生態對經濟發展的制約越來越嚴重。采煤破壞地下水資源,產生礦井水和煤矸石;洗煤、運輸以及用煤發電、煉焦,又造成新一輪污染。而污染的加劇,又抑制了新興產業的發展,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的難度。山西的資源、環境、生態問題與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問題交織在一起,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

    今后5年,山西省既要保持經濟年均10%的增長速度,盡快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又要使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5%,污染物排放下降40%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水污染物COD下降13%,以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明顯改善生態狀況。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科學發展觀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指明了正確的前進方向。

    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努力實現經濟發展的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在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前提下推進發展,促進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之間的良性循環。為此,應緊緊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崛起、在山西開展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政策措施試點的機遇,把生態環境保護擺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教育引導糾正部分干部群眾片面追求增長速度、輕視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傾向,以“人一己百”的精神應對黃土高原較差的自然條件帶來的挑戰,以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扭轉能源原材料產業污染嚴重制約發展的現狀,把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實現加快發展與保護環境良性互動

    堅持科學發展,必須摒棄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做法,克服不顧環境承載力、在發展速度上層層加碼的傾向,把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框架,把環境容量作為發展經濟的重要前提,把環境準入作為調節經濟的重要手段,把環境管理作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措施,把環境評估作為考核經濟發展成效的重要依據,努力實現在加快發展中保護環境、在保護環境中加快發展。

    抓好“藍天碧水工程”,改善重點地區的環境質量。為了盡快使環保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有效改善環境狀況,堅決遏制生態惡化趨勢,山西省實施了以改善重點城市、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環境質量為主要內容的“藍天碧水工程”,要求通過5年的集中治理,明顯改善11個重點城市建成區的大氣環境質量。同時,明顯改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和汾河上游河段的水質,確保飲水安全,并使汾河中下游河段的水質達到農田灌溉水質標準,保障農灌用水安全。有條件的城市和縣城建成生態景觀水域,形成清潔優美的城市環境。加強大運高速公路兩側規定范圍內的清潔綠色環保走廊建設,展現綠色山西風貌。

    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調整產業結構,逐步降低能源原材料產業的比重,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產業基礎。優化產業布局,對環境容量有限、經濟相對發達的區域,嚴格限制和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產業和項目,推動現有工業項目向工業園區集中,盡快把排污總量控制在環境容量許可的范圍之內;對環境狀況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區域,重點發展低污染、低排放的新興產業,做到增產增效不增污;對經濟相對發展不足的生態脆弱地區,實行保護優先、適度開發,合理選擇發展方向,發展與生態保護相適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產業;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重要濕地等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禁止不符合規定的開發活動,實行強制性保護。與此同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礦井水、煤層氣、焦爐煤氣、高爐煤氣、煤矸石的開發利用,培育一批循環經濟企業,建設一批循環經濟園區,發展一批循環經濟縣(市、區),促進資源循環利用、企業循環生產、產業循環組合,使循環經濟更直接、更有效地促進生態環境的改善。

    抓好預防、監管、治理工作,全面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加大污染預防力度,擴大防范范圍,延伸防范領域,做好規劃環評和區域開發環評工作,實行清潔生產審核、環境標識和認證制度,建立完善重大決策環評制度;全面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把控制計劃落實到基層和重點排污單位;嚴格執行“三同時”管理制度,強化對新建項目的環保技術要求。加大污染監管力度,加強重點排污企業的在線監控,禁止無證或違法排放;對飲用水源地要劃定保護區重點保護,禁止新建排污企業;加強危險化學品管理,完善環境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加大污染治理力度,認真實施燃煤電廠脫硫、垃圾無害化處理、污水處理、危險廢棄物處置等環保重點工程;嚴格執行強制淘汰和限期治理制度,關停、搬遷、改造一批重污染企業,限期治理一批企業。

    以造林綠化為重點加強生態建設,提高環境承載能力。繼續抓好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國家重點生態工程,抓緊實施通道綠化、交通沿線荒山綠化、村鎮綠化、廠礦區綠化、環城綠化、城市綠化六大綠化工程,努力建成多層次、立體化、城鄉一體的生態屏障。加強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功能區保護,完善監管制度,提高管護能力,改變重數量輕質量、重建立輕管護的局面。推進煤礦、鐵礦、鋁土礦等資源開采區的生態保護與恢復,促進資源型地區的可持續發展。以防治土壤污染為重點,以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為載體,以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飲用水及水源地保護、農村新能源利用、農業廢物綜合利用為主要內容,啟動新農村環保行動,提高農村的人居環境質量。

    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促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用戰略眼光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實現環境保護由被動推進向主動推進轉變,由就環保抓環保向環保與經濟相融互促轉變,由偏重于投入向投入與產出效益并重轉變,由主要依靠政府推動向政府和市場共同推動轉變。強化對環保產業的政策引導,制定環保產業的發展重點、目標和途徑,明確環保產業目錄,完善鼓勵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吸引內外資發展環保產業。提高環保產業的科技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環保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推進環保示范工程建設,加強環保新設備、新工藝、新產品的推廣應用。積極發展環保裝備制造業、環保服務業,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環保生產、服務企業和企業集團,促進環保產業的發展。

    舉全省之力共建秀美山川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從現代化建設大局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歷史使命感,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正視現實、尊重規律的科學態度,把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級黨委要及時研究解決環保工作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支持人大加強環境保護立法和執法檢查,支持政府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支持政協進行環境保護監督。各級政府要嚴格實行環境保護工作目標責任制,層層簽訂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確保責任到位、工作到位。相關部門要認真履行環保職責,依法加強管理,著力解決制約環境保護的難點問題和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

    全民參與,形成合力。廣泛開展環保教育,增強公眾的環保意識,使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和行業組織以及社區組織的作用,調動環保團體和環保志愿者的積極性,開展綠色社區、學校、企業、家庭等群眾性創建活動,鼓勵和引導公眾積極參與環保事業。

    完善體制,健全機制。形成健全的法律保障:認真貫徹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抓緊完善地方性環保法規,加強執法監督,切實把環境保護納入法制化軌道;形成明確的經濟導向:建立和完善資源開采和生態恢復補償機制,建立能夠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價格和收費機制,實施城鎮污水處理和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政策,提高工業企業排污收費標準,促進企業自覺減少排放污染物和保護環境;形成較高的技術標準:完善各行業、各領域的綜合性環保技術標準,應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環保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形成有力的行政約束:對于法律夠不著、經濟難見效、技術用不上的環保問題,通過行政手段加以解決。

    嚴格責任,注重實效。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內容,作為干部選拔任用和獎懲的硬指標,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把環保目標和任務分解到每個市縣、每個企業、每個年度,堅持定時向社會發布各自的完成情況,接受社會監督。重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問題,使環境質量有明顯變化,讓廣大群眾切實享受到環境改善帶來的實惠。

    (張寶順   作者為中共山西省委書記)

責編:趙舒文